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房地產泡沫

現下的高房價早已成為眾人所關注的焦點了,建商、媒體拼老命地織夢做多,代銷業者一再的說:「任何時刻都是進場時點,但要切記地點、地點、地點」,而政大張老師則是一再地提醒大家要留意,最近更是疾呼房市泡沫化。

觀察歷史上的泡沫,幾乎都是相同的模式一再發生。在泡沫的當下,群眾奮不顧身地勇敢搶進,甚至嘲諷那些不敢進場的人。價格在螞蟻雄兵的推動下一再上漲,如同脫離地心引力一般的直衝天際。最後在一個莫名的時點,商品不再有人追捧,一個人拋售了,緊著著又一個。最後,群眾彼此踐踏導致價格大跌,身家財富嚴重受損,之後數年內,人們不願再回想起這個事件…

那麼,現今的房價是否已經走到泡沫的程度?如果照這些泡沫的歷史故事來看,很可能還稱不上泡沫,群眾心理也還不到瘋狂的程度。觀察台灣先前三次房地產多頭,房價幾乎都是在短短二、三年間漲了80%~100%。對照這波上漲,漲幅最大的台北市五年漲70%(註1),平均一年14%,誇張嗎?相較過去並不特別誇張。

看到持續飆高的房價,無殼蝸年的想法是「起肖,薪水沒漲,房價漲成這樣當然不合理。」但正因這些潛在購屋者的小心謹慎,泡沫反而更容易形塑,或者說房價更有可能驚驚漲。購望的人多,成交量能縮減,房市呈現價量背離,但房價持續漲升,使得原本看空的人也忍不住進場參與,房價呈現最後的噴出,房價大爆破緊隨在後…

「上漲就是在累積下跌的風險」,隨著房價的漲升,房市警訊也越來越多,除了2007Q4房價違約率大增之外,土增稅、土地交易件數下滑,銀行端對於房貸的限縮,房貸餘額的減緩…這些訊號都意味著房價下滑的風險越來越高,什麼時候會要反轉?大家都在猜,大家都在等。喬揚沒錢,喬揚選擇在旁邊靜靜的看。

註1:以國泰房地產指數計算。

-----------------------------------------------------
三月土增稅大減3成6
中國時報2008.04.10 【唐玉麟/台北報導】

 國內房市熱?土增稅收卻下滑。財政部昨天公布,今年3月分全國土地交易件數計4.7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8千件,減幅1成4,以致3月分土地增值稅收52.09億元,減幅達3成6。

 同時,累計1至3月分全國土地交易件數計12.2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2.3萬件,減幅1成5,土增稅收計145.51億元,減幅達3成1。

 此外,3月分全國土地交易件數計4.7萬件,較去年3月5.5萬件減幅14.3%,其中北市減少13%、高市減少31.6%、台灣省減少13.6%。累計1至3月全國土地交易件數減少15.7%,其中,北市土地交易件數減少8.7%,高雄市減少26.6%,台灣省則是減少16.6%。財政部統計處副統計長許瑞琳說,土增稅減少,主因土地交易件數減少與土地漲價總數減少所致。
-----------------------------------------------------
房地產夯?台灣房貸餘額出現5年來首見負成長
NOWnews.com提供 2008 / 04 / 22 星期二 20:10

大陸富豪團來台,炒熱國內房地產市場,但根據金管會統計,2月份本國銀行承作房貸餘額為4.54兆元,比1月份減少112億元,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也是近9年來減少金額最大的一次,顯示市場熱歸熱,真正貸款購屋的民眾卻相對減少,房地產市場似乎有些雷聲大雨點小。

拍賣會上人潮擁擠,房市人潮回籠,但是,買氣真的回溫了嗎?根據金管會公佈的資料,本國銀行2月份房屋貸款餘額出現大幅衰退,包括合庫、華銀、台北富邦、國泰世華等本國銀行總計較1月底減少112億元,創下近9年來金額減少最多的一個月。

銀行業者表示,「因為房地產景氣已經在高峰,有些銀行承作的條件有稍微比以前嚴格一點。」房市高點到瓶頸,銀行也緊縮放款條件,面對炒過頭的市場行情,現階段想要購屋的一般民眾要特別注意,貸款負擔盡量限制在家庭月收入的1/3,購屋選擇以交通方便、生活機能佳、具抗跌性為優先考量,注意銀行利率走勢,特別是未來的浮動利率。

-----------------------------------------------------
直言集》若泡沫爆開…全民都逃不過
【聯合報╱記者林韋任、陳培思】 2008.04.24 01:05 pm

前年,英國經濟學人曾報導,全球房價飆漲正在形成一個超級大泡沫;果然,美國先爆發次級房貸風暴,戳破房市大泡沫,現在英國住戶最擔心手上的房子成為「負資產」,這些都是房價炒過頭全民要受的苦果。

房市泡沫化也許忠言逆耳,卻是個人人都需要正視的重大民生問題。

美國房市走了快十年多頭,英國多頭走得更久,到最後無殼蝸牛都還出面抗議買不起房子,但最近英國媒體都以房價下滑做為頭條新聞,因為泡沫爆開了。

台灣房地產有沒有泡沫化問題,會不會像英國、美國一樣爆開?沒有人可以鐵口直斷,就像過去有些空頭總司令,在喊了房價空頭多年之後,現在也改口加入炒作房市的行列。

消費者在解讀房市資訊的時候,必須要先破除一些迷思,比如豪宅市場熱,不等於一般市場,同樣對於泡沫的形成也不用太過恐慌。學者的出發點是「現在有泡沫,已經這麼大」提出警告,但有泡沫,不表示馬上會破,泡沫是長期存在,只是大跟小的問題,只是現在市場對於看好未來的心態反應過度,學者有憂心現在進場討不到便宜,會建議稍微戒急用忍一下。

不只是學者,對於房市泡沫化,房地產業者更是矛盾,談起來更是支支吾吾,在「沒有悲觀的權利」心情下,一方面喊著未來市場一片光明刺激成交量;但一方面又憂心房市若真的垮了,自己的飯碗也不保,所以就像跳探戈一樣,一下子鼓勵往前,一會又勸消費者要小心,民眾就不停的被兩種截然不同的資訊拉扯。

在「現在不買,以後會買不起」的壓力鍋中,民眾的焦慮感不斷被加溫,但確切的餘屋量和房屋銷售數字大眾又無法得知,所以要不要買房子,就應回歸最現實的條件,看看自己口袋裡有沒有錢;如果吃不飽飯還硬是要追價買房子,一旦房價膨脹的泡沫破滅,房市開始長期回檔下修,全民成為慘烈的受害者,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2008/04/24 聯合報】
---------------------------------------------------
房市泡沫?研究:北市已有泡沫成份 學者籲審慎觀察
更新日期:2008/04/24 14:37

根據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等人所做的一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台北市房價已有泡沫成份,由所得與租金分別推估出的泡沫部分約占房價比例的38%與27%,且一致呈現向上成長的趨勢,學者也呼籲購屋者審慎觀察,勿受過度渲染的訊息所影響,應以自己的所得為基礎,以消費而不要以投資為目的,來計算可以支付的房價,決定是否要在此時進場購屋。

這份「台北市房價泡沫知多少?─房價、租金、所得之相互關係與隨機折現模型之應用」研究報告,是由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陳明吉,與政大地政系碩士生鄧筱蓉所做的研究,運用資產現值模型再分別以所得與租金為基礎去分析房價,兩者都檢驗出目前台北市房價已有泡沫成份。

由於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前夕,剛好發生張金鶚因對當前高房價市場現象提出警訊而遭恐嚇,這場由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國土規劃與不動產資訊中心,以及中華民國住宅學會共同舉辦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還一度考慮是否照常舉行,但在多位學者都認為有必要將研究結果公開,以善盡社會責任的情況下,24日還是公布了這份報告。

張金鶚表示,「房價租金比」與「房價所得比」理論上都是可以作為衡量泡沫化的重要指標,目前台北市第1季的平均預售單價已經到達每坪53萬元,房價在不到3年就快速增長了50%,但台北市的家戶恆常性所得同時期卻只有2%的小幅成長,發生所得遠追不上房價的不合理現象,另一方面,租金成長也只有1.4%,也顯示出與理論不符的不正常現象。

研究發現,台北市房市在1973年至2008年間有兩度存在有較大幅度的泡沫化情況,分別是1987年後的幾年,以及2005年至今。1987年國壽人壽以超高行情標下華航旁的土地驚醒房市,之後房價屢創新高,1988年後,泡沫價格開始發生並快速成長,在1990年達到高峰,此時泡沫價格占房價的47%。

房價在1990年面臨股災及房市泡沫後開始下跌,1993年到1995年是房地產景氣高峰至衰退時期,此時泡沫價格占市價已接近零點;2003年因受SARS恐慌影響,房價再次下滑,此時市場已沒有泡沫價格出現;之後的2003年至2007年景氣指標對策信號一直持續綠燈,只有1季下滑至黃藍燈,此時房價回溫持續上漲至今,2005年後泡沫價格再次浮現,到今年第1季泡沫價格已占房價的3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