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08Q1財報第一發-台塑四寶

台塑四寶Q1財報出爐!成績公佈…慘慘慘。營收年增率相當漂亮,但獲利除了台塑小幅衰退5%之外,其餘三寶大幅衰退2成到3成6不等。最主要的殺手乃是「匯損」,台化、南亞、台塑化的匯損均逾10億元...Q1的匯率急昇,真是一記難以承受的重捶。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新聞】新舊屋價差拉大 預售屋恐盤整

若兩項財貨間具替代性,其價格必會有相互牽引的現象,如同高鐵出現使得國內航線大打折扣。成屋和預售屋也是同樣,若預售屋和成屋的行情差異過大,長期來看,當中必有一方向另一方靠攏。

但問題來了,長期是多久?在那之前,價差仍可能進一步擴大。北市預售屋供給量小,就如同流通籌碼稀少的新上市股,只要有心操控,短期股價很容易有超漲演出。
-------------------------------------------------------
新舊屋價差拉大 預售屋恐盤整
【聯合報╱記者陳培思、林韋任/台北報導】2008.04.17 03:56 am

房地產市場火熱,預售屋近來不斷開出區域天價。不過,房仲業者統計,中古屋房價從今年初平均漲幅僅5%,但新推案訂價已比中古屋行情高出五成到一倍;預售行情偏高,中等坪數預售案浮現盤整危機。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助理教授楊宗憲指出,台北市推案價格M型化的結果,只要是包裝為豪宅,產品就能推出區域天價;但與周圍中古屋房價價差越拉越大,最後不是預售屋帶領中古屋房價向上走,而是預售屋完工後房價向下盤整。

選後市場對於兩岸開放有所期待,加上台商、港資、陸資購屋題材不斷發酵,建設公司推出的預售案價格一波比一波高。但預售建案不斷開出區域高價,不但引發學者質疑「房地產市場真有那麼火熱嗎」,房仲業者昨天統計中古屋成交資料也發現,預售屋與成屋價差已明顯拉大,恐怕出現房價盤整危機。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預售屋與成屋價差拉大,顯示出區域預售行情可能偏高;豪宅買氣熱,許多中等坪數推案隨豪宅產品調價,但買氣又不如豪宅穩定。

住商不動產統計,成屋市場從一月回溫以來,雖然成交量放大,但房價平均漲幅只有在5%,很多地區甚至仍然維持平盤,造成現在市場上預售推案和中古成屋價差都急速拉大,新推案和成屋市場有五成到一倍的差價,如果和區域性的豪宅個案相比,同一區塊的電梯產品價差更是被拉到三、四倍以上。

房地產專家指出,預售屋賣的是未來兩年的「期貨價」,一般認為比中古屋高出一成五到兩成還算合理;但如果同一個地段價差達一倍,就有點不合理。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主任蘇啟榮表示,台灣目前推案價格到達前所未有的水準,但預售案能否拉抬周邊中古成屋,力道可能連一成都不到。他也指出,目前預期開放的樂觀氣氛下,如果未來有國際頂級客戶進駐台北市,自然就有支撐房價的力道;但還是要看有沒有這一群消費者的存在,房價能否向上走還有變數。

房地產泡沫

現下的高房價早已成為眾人所關注的焦點了,建商、媒體拼老命地織夢做多,代銷業者一再的說:「任何時刻都是進場時點,但要切記地點、地點、地點」,而政大張老師則是一再地提醒大家要留意,最近更是疾呼房市泡沫化。

觀察歷史上的泡沫,幾乎都是相同的模式一再發生。在泡沫的當下,群眾奮不顧身地勇敢搶進,甚至嘲諷那些不敢進場的人。價格在螞蟻雄兵的推動下一再上漲,如同脫離地心引力一般的直衝天際。最後在一個莫名的時點,商品不再有人追捧,一個人拋售了,緊著著又一個。最後,群眾彼此踐踏導致價格大跌,身家財富嚴重受損,之後數年內,人們不願再回想起這個事件…

那麼,現今的房價是否已經走到泡沫的程度?如果照這些泡沫的歷史故事來看,很可能還稱不上泡沫,群眾心理也還不到瘋狂的程度。觀察台灣先前三次房地產多頭,房價幾乎都是在短短二、三年間漲了80%~100%。對照這波上漲,漲幅最大的台北市五年漲70%(註1),平均一年14%,誇張嗎?相較過去並不特別誇張。

看到持續飆高的房價,無殼蝸年的想法是「起肖,薪水沒漲,房價漲成這樣當然不合理。」但正因這些潛在購屋者的小心謹慎,泡沫反而更容易形塑,或者說房價更有可能驚驚漲。購望的人多,成交量能縮減,房市呈現價量背離,但房價持續漲升,使得原本看空的人也忍不住進場參與,房價呈現最後的噴出,房價大爆破緊隨在後…

「上漲就是在累積下跌的風險」,隨著房價的漲升,房市警訊也越來越多,除了2007Q4房價違約率大增之外,土增稅、土地交易件數下滑,銀行端對於房貸的限縮,房貸餘額的減緩…這些訊號都意味著房價下滑的風險越來越高,什麼時候會要反轉?大家都在猜,大家都在等。喬揚沒錢,喬揚選擇在旁邊靜靜的看。

註1:以國泰房地產指數計算。

-----------------------------------------------------
三月土增稅大減3成6
中國時報2008.04.10 【唐玉麟/台北報導】

 國內房市熱?土增稅收卻下滑。財政部昨天公布,今年3月分全國土地交易件數計4.7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8千件,減幅1成4,以致3月分土地增值稅收52.09億元,減幅達3成6。

 同時,累計1至3月分全國土地交易件數計12.2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2.3萬件,減幅1成5,土增稅收計145.51億元,減幅達3成1。

 此外,3月分全國土地交易件數計4.7萬件,較去年3月5.5萬件減幅14.3%,其中北市減少13%、高市減少31.6%、台灣省減少13.6%。累計1至3月全國土地交易件數減少15.7%,其中,北市土地交易件數減少8.7%,高雄市減少26.6%,台灣省則是減少16.6%。財政部統計處副統計長許瑞琳說,土增稅減少,主因土地交易件數減少與土地漲價總數減少所致。
-----------------------------------------------------
房地產夯?台灣房貸餘額出現5年來首見負成長
NOWnews.com提供 2008 / 04 / 22 星期二 20:10

大陸富豪團來台,炒熱國內房地產市場,但根據金管會統計,2月份本國銀行承作房貸餘額為4.54兆元,比1月份減少112億元,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也是近9年來減少金額最大的一次,顯示市場熱歸熱,真正貸款購屋的民眾卻相對減少,房地產市場似乎有些雷聲大雨點小。

拍賣會上人潮擁擠,房市人潮回籠,但是,買氣真的回溫了嗎?根據金管會公佈的資料,本國銀行2月份房屋貸款餘額出現大幅衰退,包括合庫、華銀、台北富邦、國泰世華等本國銀行總計較1月底減少112億元,創下近9年來金額減少最多的一個月。

銀行業者表示,「因為房地產景氣已經在高峰,有些銀行承作的條件有稍微比以前嚴格一點。」房市高點到瓶頸,銀行也緊縮放款條件,面對炒過頭的市場行情,現階段想要購屋的一般民眾要特別注意,貸款負擔盡量限制在家庭月收入的1/3,購屋選擇以交通方便、生活機能佳、具抗跌性為優先考量,注意銀行利率走勢,特別是未來的浮動利率。

-----------------------------------------------------
直言集》若泡沫爆開…全民都逃不過
【聯合報╱記者林韋任、陳培思】 2008.04.24 01:05 pm

前年,英國經濟學人曾報導,全球房價飆漲正在形成一個超級大泡沫;果然,美國先爆發次級房貸風暴,戳破房市大泡沫,現在英國住戶最擔心手上的房子成為「負資產」,這些都是房價炒過頭全民要受的苦果。

房市泡沫化也許忠言逆耳,卻是個人人都需要正視的重大民生問題。

美國房市走了快十年多頭,英國多頭走得更久,到最後無殼蝸牛都還出面抗議買不起房子,但最近英國媒體都以房價下滑做為頭條新聞,因為泡沫爆開了。

台灣房地產有沒有泡沫化問題,會不會像英國、美國一樣爆開?沒有人可以鐵口直斷,就像過去有些空頭總司令,在喊了房價空頭多年之後,現在也改口加入炒作房市的行列。

消費者在解讀房市資訊的時候,必須要先破除一些迷思,比如豪宅市場熱,不等於一般市場,同樣對於泡沫的形成也不用太過恐慌。學者的出發點是「現在有泡沫,已經這麼大」提出警告,但有泡沫,不表示馬上會破,泡沫是長期存在,只是大跟小的問題,只是現在市場對於看好未來的心態反應過度,學者有憂心現在進場討不到便宜,會建議稍微戒急用忍一下。

不只是學者,對於房市泡沫化,房地產業者更是矛盾,談起來更是支支吾吾,在「沒有悲觀的權利」心情下,一方面喊著未來市場一片光明刺激成交量;但一方面又憂心房市若真的垮了,自己的飯碗也不保,所以就像跳探戈一樣,一下子鼓勵往前,一會又勸消費者要小心,民眾就不停的被兩種截然不同的資訊拉扯。

在「現在不買,以後會買不起」的壓力鍋中,民眾的焦慮感不斷被加溫,但確切的餘屋量和房屋銷售數字大眾又無法得知,所以要不要買房子,就應回歸最現實的條件,看看自己口袋裡有沒有錢;如果吃不飽飯還硬是要追價買房子,一旦房價膨脹的泡沫破滅,房市開始長期回檔下修,全民成為慘烈的受害者,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2008/04/24 聯合報】
---------------------------------------------------
房市泡沫?研究:北市已有泡沫成份 學者籲審慎觀察
更新日期:2008/04/24 14:37

根據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等人所做的一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台北市房價已有泡沫成份,由所得與租金分別推估出的泡沫部分約占房價比例的38%與27%,且一致呈現向上成長的趨勢,學者也呼籲購屋者審慎觀察,勿受過度渲染的訊息所影響,應以自己的所得為基礎,以消費而不要以投資為目的,來計算可以支付的房價,決定是否要在此時進場購屋。

這份「台北市房價泡沫知多少?─房價、租金、所得之相互關係與隨機折現模型之應用」研究報告,是由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陳明吉,與政大地政系碩士生鄧筱蓉所做的研究,運用資產現值模型再分別以所得與租金為基礎去分析房價,兩者都檢驗出目前台北市房價已有泡沫成份。

由於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前夕,剛好發生張金鶚因對當前高房價市場現象提出警訊而遭恐嚇,這場由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國土規劃與不動產資訊中心,以及中華民國住宅學會共同舉辦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還一度考慮是否照常舉行,但在多位學者都認為有必要將研究結果公開,以善盡社會責任的情況下,24日還是公布了這份報告。

張金鶚表示,「房價租金比」與「房價所得比」理論上都是可以作為衡量泡沫化的重要指標,目前台北市第1季的平均預售單價已經到達每坪53萬元,房價在不到3年就快速增長了50%,但台北市的家戶恆常性所得同時期卻只有2%的小幅成長,發生所得遠追不上房價的不合理現象,另一方面,租金成長也只有1.4%,也顯示出與理論不符的不正常現象。

研究發現,台北市房市在1973年至2008年間有兩度存在有較大幅度的泡沫化情況,分別是1987年後的幾年,以及2005年至今。1987年國壽人壽以超高行情標下華航旁的土地驚醒房市,之後房價屢創新高,1988年後,泡沫價格開始發生並快速成長,在1990年達到高峰,此時泡沫價格占房價的47%。

房價在1990年面臨股災及房市泡沫後開始下跌,1993年到1995年是房地產景氣高峰至衰退時期,此時泡沫價格占市價已接近零點;2003年因受SARS恐慌影響,房價再次下滑,此時市場已沒有泡沫價格出現;之後的2003年至2007年景氣指標對策信號一直持續綠燈,只有1季下滑至黃藍燈,此時房價回溫持續上漲至今,2005年後泡沫價格再次浮現,到今年第1季泡沫價格已占房價的38%。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中華信評評房市對銀行之影響

先不論中華信評的母公司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在這次貸風暴遭千萬人公幹評等不實,但中華信評仍為台灣最具公信力的信評機構,其報告仍然值得參考。

摘要其看法。中華信評認為台灣08年經濟總體環境尚稱穩定,不論所得成長與就業率均能維持水準,房貸利率調昇幅度亦不會太大,債務人支付能力無虞,銀行呆帳風險不高。唯需注意的是近年房價上揚,風險已逐步累積。

喬揚個人認為,目前台灣的房價雖高,但還沒到泡沫的程度。歷史上所有的商品泡沫歷史都相同,在泡沫的當下,只有少數人發現泡沫發生的事實,多數人奮不顧身的 勇敢搶進,一再的推昇價格,價格像是脫離地心引力一般的直衝天際。最後在一個莫名的突發事件後,多殺多彼此踐踏導致價格大跌。

觀察這次的 房市上漲,指標性的北市新推案五年漲70%,平均一年14%,誇張嗎?相對美、英、澳、香港、新加坡等國,其實不算誇張。再對比五年來台股漲幅125% (4000->9000)更是不算什麼。此外,別忘了這波房市在先前已經累積了十餘年的不振,這波的漲勢可能只是壓抑過度後的正常復甦,還算不上泡 沫。

雖然喬揚也希望房價能有適度的回檔(畢竟我也想成為有殼階級),但就現況來看,短期內可能還看不到明顯且全面性的房價回檔。但昇高的 房貸違約率(註1)以及房貸餘額的下滑,加上銀行端對於房貸放款緊縮,也意味著房價上漲動能已經大幅減緩。邊走邊看了,希望在籌齊自備款之時,能有比較好 的進場機會。

註1:見「房地產市場真的很火熱」一文

中華信評:房市景氣若下滑超過15% 恐為銀行業帶來風險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台北 2008 / 04 / 22 星期二 20:56

中 華信評今(22)日表示,台灣房地產業今(2008)年雖有可能出現景氣衰退的現象,但不太可能因此嚴重影響台灣的銀行業。中華信評認為,對多數國內銀行 而言,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的微幅修正現象應在可吸收的範圍內;除非房地產市場的底價下滑超過15%,才會對銀行的信用結構造成威脅。然而,銀行業並非全無 風險,因房貸業務一方面屬於利潤特別低的商品,另一方面卻又在多數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占有極高的比重。對某些銀行而言,房貸可能占了該行總放款的30%以 上。

對於在房貸業務方面較缺乏經驗,或是放款標準較為寬鬆的銀行而言,市場景氣下滑將是個壞消息,因為房地產市場下滑帶來的影響可能非常 大。在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期的房地產景氣衰退期間,受創最深的首推那些放款較為寬鬆及缺乏放款經驗的銀行。若這些銀行不能在景氣再度下滑前 強化本身的整體風險管理能力,上述情形有可能再度發生。

中華信評表示,國內房地產業在過去幾年間的績效良好。不同於美國房地產市場近來下 挫對金融業造成的衝擊,因此認為台灣房地產市場的修正並不會對國內銀行業造成明顯的衝擊。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影響應在可管理的範圍內。然而若惡化情況超過 預期,則核心獲利能力轉差的銀行將難以在未來一、二年內維持穩定的財務狀況。2007年,國內大多數銀行的平均資產報酬率都低於0.5%。

中華信評預計,房地產市場的底價可能需要下滑超過15%,才會對銀行的信用結構造成威脅。假設原始貸放成數為90%,而住宅市場價格較原始底價下滑15%,則對銀行平均資產報酬率造成的影響將略低於0.1%(假設違約率低於5%)。

相較於美國在2007年底之前的大幅升息,台灣的利率在過去 2年間則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準,未來 2年內大幅升息的可能性也不高。因此目前承作既有房貸的總成本不太可能成為違約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這點與美國的情形不同。 再 者,由於台灣的經濟情況維持健全,而承作房貸的總體成本亦大致維持穩定,因此房價下滑造成的影響應可減到最低。另由於台灣銀行業的流動性過高且競爭相當激 烈,放款利率在歷經2000年至2005年間的持續下滑後,過去 3年間形同停滯。由於整體放款成本仍可維持在相當平穩的水準,中華信評預計房貸違約率不會大幅上升。

台 灣2008年的經濟景氣展望穩定(估計GDP成長率在4.2%至4.6%之間),是國內房貸市場可望更為穩定的原因。台灣的就業環境健全,2007年底的 失業率約為4%,可進一步支應房地產市場。除非國內經濟景氣發生劇烈變動,直接衝擊了就業市場,否則房貸借款人持續還款的能力應該不會大幅改變。 台 灣房地產市場的最大隱憂在於近來價格的不斷上漲。然而房地產市場並未出現任何可能立即崩盤的警訊,且若2008年發生價格修正,也不會是大規模的修正。整 體而言,房地產價格仍應在可負擔的範圍內。截至2006年底,平均住宅價格對平均每戶收入比約為6.6倍,略高於2003年底房價處於最低檔時的5.6 倍(根據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最近的調查結果)。這點也代表近來的價格上漲已因為收入同時增加而得以部分抵銷。另外,雖然台灣房價在過去4年 間已上漲約40%,但相較於其他國際主要市場仍屬中等水準。

同一期間,房屋供給量的增加也在可管理的範圍內。這點正與先前的房市狀況相反,當時係因供給量遠高於需求的自然增長,導致價格大幅向下修正。未出售住宅數目已由2000年第1季時的350,000戶,減少至2007年第3季的150,000 戶。

由於房貸占了多數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極大比重,因此房價下滑將對這些銀行信用結構造成的影響將更為嚴重。另外,由於這些銀行的信用品質較業界平均值為弱,其違約率也可能升高。

截 至2007年 9月底止,台灣銀行業的房貸總金額約達新台幣5.5兆,約占銀行總體系流通在外放款的33%,或略超過銀行體系總資產的20%。上述數字還不包括同一期間 的新台幣一兆元建築融資總餘額。這些放款若減少,即代表房貸餘額將逐漸增加。此部分的資產品質若轉差,將損及整體銀行業的獲利績效。

一般 而言,在房地產市場擁有良好專業經驗,以及核貸標準嚴格的中小型民營銀行的績效表現較佳。而某些區域性銀行則因較易受到個別房地產區域表現的影響,其房貸 的資產品質通常略差。再者,若干核貸標準較為寬鬆及/或對於房地產業較不具經驗的大型公營行庫,其績效亦較同業為差。

客戶結構及產品組合 的不同是房貸違約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中華信評估計,房貸違約案例對銀行平均資產報酬率的影響約介於0%與0.15%之間。假設房價平均下滑15%,而房貸 約占銀行總放款的30%,亦即其總資產的2/3,則對資產組合曝險程度較高的銀行而言,其平均資產報酬率所受到的影響將升高 0.15%。相較於多數台灣的銀行在2007年上半年時的平均資產報酬率為低於0.5%,此數值屬於相當高的水準。另外,若將扣除其他營運成本前的融資成 本列入考量,房貸業務的獲利率其實非常低,通常在1%以下。

由於房貸為抵押擔保型態的放款,銀行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認識及其核貸標準也會影 響其對擔保品的估價。若原貸放成數低於85%,則房價下跌15%以下將不會對銀行的信用結構造成影響(假設上述各條件均維持不變)。然而,不能準確估計擔 保品價值,或核貸標準較寬鬆的銀行,房價若下滑15%將造成若干問題。

對多數銀行而言,2008年和往年不會有太大不同,儘管美國房市年 遭受極大的衝擊,且持續影響了全球的經濟情勢,影響台灣房產市場的因素則大不相同。雖然在接近2008年底時,國內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微幅修正,但無論法 規環境是否有任何劇烈變動,包括最近通過的破產法開始生效等,我們都不認為這會對國內銀行界將帶來嚴重的影響。多數國內銀行在過去市場不景氣時,都學到了 昂貴的一課。僅有經驗不足的銀行及/或無法修正鬆散核貸標準的銀行,才會在今年景氣微幅下滑時,感受到較強且持續的影響。

房地產夯?台灣房貸餘額出現5年來首見負成長
NOWnews.com提供 2008 / 04 / 22 星期二 20:10

大陸富豪團來台,炒熱國內房地產市場,但根據金管會統計,2月份本國銀行承作房貸餘額為4.54兆元,比1月份減少112億元,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也是近9年來減少金額最大的一次,顯示市場熱歸熱,真正貸款購屋的民眾卻相對減少,房地產市場似乎有些雷聲大雨點小。

拍賣會上人潮擁擠,房市人潮回籠,但是,買氣真的回溫了嗎?根據金管會公佈的資料,本國銀行2月份房屋貸款餘額出現大幅衰退,包括合庫、華銀、台北富邦、國泰世華等本國銀行總計較1月底減少112億元,創下近9年來金額減少最多的一個月。

銀行業者表示,「因為房地產景氣已經在高峰,有些銀行承作的條件有稍微比以前嚴格一點。」房市高點到瓶頸,銀行也緊縮放款條件,面對炒過頭的市場行情,現階段想要購屋的一般民眾要特別注意,貸款負擔盡量限制在家庭月收入的1/3,購屋選擇以交通方便、生活機能佳、具抗跌性為優先考量,注意銀行利率走勢,特別是未來的浮動利率。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泰德價差(TED spread)

自從次貸風暴之後,「信用」成了眾人觀注的焦點。而衡量市場對於信用重視程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是「泰德價差(TED spread) 」

所謂泰德價差(TED spread) ,是指歐洲美元(Eurro Dollar)利率與美元3個月國庫券利率的差距,而歐洲美元利率常以3個月期LIBOR利率代表。可用來衡量市場對於信用風險的重視程度,亦可用來衡量美元的流動性。

美國國庫券利率被認為無風險利率,而LIBOR反映了英國各主要銀行間借貸利率,隱含風險貼水。當TED spread增加的時候,亦即市場風險貼水擴大,市場資金趨緊,銀行間借貸成本提高,也連帶提高企業借貸成本。

在美國、英國持續降息之下,TED spread仍居高不下,反映目前市場對於信用貼水要求高張,資金緊俏。

圖一、泰德價差

圖二、美元3月期LIBOR

LIBOR除了是英國各銀行間借貸利率的參考外,亦是全球資本市場中最受重視的利率之一,無數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長短期借款以LIBOR利率做基準計價。因此近期英國央行除了3度調降利率之外,近期亦考量承受銀行MBS做擔保,溢注資金至金融市場,意在緩和現今的信用危機。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美國3月新屋開工率

美國新屋3月新屋開工棟數94.7萬棟,創下17年新低,自2006年1月的高點大減58%。
看下圖的走勢根本是一路電梯向下,絲毫沒有緩和的跡象…

雖然開工率一路向下,但營建業ETF--SPDR S&P Homebuilders (XHB)今年已反彈20%,但很可能僅止於反彈…居高不下的空置率及房價持續下跌的壓力,房市要迅速反轉只是椽木求魚。


XHB主要持股:
http://ssgafunds.com/etf/fund/holdings/holdings_XHB.html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美國3月零售銷售

零售銷售屬於A級的總經數字,值得記錄一番。

相較於2月月增率大減-0.4%,3月份的數字好看多了,上昇0.2%,扣除波動較大的汽車銷售則是增加0.1%。
但如果探討分項數字,銷售的成長主要由汽油、食品及網購帶動。扣除汽油及汽車,實際零售銷售較2月持平,實際銷售還是虛弱的很。
耐久財除了汽車銷售之外,營建材料、家具銷售持續減弱,現階段還是避開和美國營建、房屋支出相關類股為宜。

另外,月增率增加最高的是非店舖銷售(網購、郵購…),非店舖銷售單月上昇2.1%,是2007/04以來最大上升幅度。這麼大的增幅,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油價高漲使得交通成本大增,消費者改以網購、郵購減少能源支出。

-----------------------------------------------------------------------------------------------------
美國3月零售銷售+0.2% 優於預期

2008 / 04 / 14 星期一 20:51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華盛頓外電

美國商務部周一公布,美國3月零售銷售上升0.2%,獲得部份改善。扣除汽車與汽油,3月零售銷售為上升0.1%。
分析師預估,3月零售銷售為下降0.1%,扣除汽車後,3月零售銷售符合預估。
2月零售銷售由下降0.6%修正為下降0.4%,亦獲得部份改善。
但隨著第一季結束,美國零售銷售仍處於下降趨勢,3月銷售上升幅度,並不足彌補2月的下降幅度。
零售銷售約佔消費者支出的二分之一,而消費者支出則佔美國經濟最終銷售的三分之二。
美國商務部說,以美元計價,汽車銷售上升了0.2%。
3月汽油銷售上升1.1%,2月為下降0.5%。扣除汽油,3月零售銷售持平。3月汽油銷售較去年同期上升18.9%。
扣除汽油與汽車後,3月零售銷售持平。
體育用品店及網路銷售亦強勁。其他項目銷售則疲弱。
3月體育用品銷售上升1.4%。網路銷售與郵購銷售上升2.1%,創下自去年4月以來最大上升幅度。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房地產市場真的很火熱?

房地產多頭的新聞看得太多了,來點平衡報導。第一篇是張金鶚、花敬群兩位老師的撰文,指出當今房市已面臨過熱危機,但媒體卻是過份加料報導。第二篇報導的內容是國內行庫對於房市評估,當中也點出目前銀行對於承做房貸放款已日趨謹慎。

2004~2006 年房貸放款激增,當時的房貸目前也陸續開始進入還本階段。以500萬貸款、利息3%試算,頭兩年的房貸寬限期,每月只需繳交利息1.25萬元,但寬限期 後,每月還款金額將倍增至2.77萬元。若購屋族群在購屋前未經審慎評估,房貸付款壓力將大大提高。從近期內政部所公布的購置住宅貸款違約狀況,可以看出 近期房貸戶違約狀況,在利率提昇及還本的雙重壓力下已經逐步提高。去年第4季桃園縣及台中市均房貸違約率已突破5%,過往狀況最好的台北市也由0.9%提 昇至2.46%。

第一季季報也快出來了,各大銀行、金控也將陸續召開法說會,到時候再來好好留意各家銀行的房貸狀況及房市看法。




房地產市場 真的很火熱?
中國時報 2008.04.12  張金鶚、花敬群
 前天(十日)貴報財經版頭條新聞,依據某知名仲介公司提供的兩頁新聞稿內容,以半版規模大標題呈現「大台北店面,成交價量齊揚」;同日財經版B2版,則以約十分之一版面,報導財政部發布「三月土增稅大減三成六」。同一天的房地產新聞,這樣的處理方式有沒有問題?

 自三月廿三日起,媒體便一味強調房地產市場一片大好,各種新推建案來客絡繹不絕,成交量大增。接著,適逢傳統三二九檔期,媒體又大肆宣揚各地區建商如何大量推案,造成空前熱潮等等。但是,真實現象是這樣嗎?

 
房 地產市場多頭行情走了四年多,是有史以來維持最久的紀錄。國內長期以客觀資料嚴謹分析的三種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調查報告(內政部發布之房地產景氣動向季 報、住宅需求動向季報,與國泰建設發布之國泰房地產指數季報),不約而同顯示,自去年第二與第三季起,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反轉格局,部分地區已出現價格泡沫 問題或供給過剩問題,投資客已逐步退場與拋售持有資產,建商亦抱持著賺最後一把的心態在推案,銀行對建築融資與購屋貸款亦採取更為謹慎保守的作法,這是國 內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結構。
 四月十日財政部發布的訊息正是市場基本結構的真實現象,建商為後續開發準備的購地行為已非常保守,不動產買賣移轉的規模持續萎縮。總統大選後第二天,幾位不動產業界資深友人分別至北部數個指標個案觀察買氣狀況,得到的結論是「小貓兩三隻」,這也是實情。從近期市場調查資料亦顯示,北台灣第一季新推出的建築個案總規模,其實較去年第四季明顯減少,這也是事實。

 「房地產市場價量齊揚」或「推案量熱絡與成交量擴大」,記者在報導這些訊息之際,是否真有嘗試去掌握真實訊息,還是人云亦云,或跟著流行起鬨?
 房地產市場趨勢或現象之報導,在市場趨勢相對穩定之際,確實存在各說各話的彈性空間。但就目前市場結構而言,過度渲染總統選舉結果對房地產市場之效應, 或者一味的站在業者立場來「製造話題」,其結果,短期內將使得建商與急欲退場的投資客獲取更大利益,但對資訊不足與易受情境影響的一般購屋者,則將蒙受嚴 重損失。

 更嚴重的是,一旦原應進入休息調整期的市場,再次被「話題」給炒熱氣來,市場泡沫便將迅速形成與累積,便如同民國七十年代後期的房市狂飆期一樣;當市場轉向衰退之後,將會是長達十餘年的寒冬,以及金融業與營建業的倒閉危機。

 媒體的社會責任不是在批評貪腐或揭發弊案時才要強調。特別在財經領域的消息報導,其專業與真實的媒體基本原則更應該被強調。錯誤的報導不僅害了一般購屋者,更可能長期拖垮國家經濟。特別在當前房地產廣告早已成為媒體最主要財源之際,媒體的角色正受到嚴肅的考驗。

 我們誠心建議媒體今後在報導市場資訊時,應避免預設立場,以免資訊亂象危害一般投資或購屋大眾,更期待報導此類專業議題之時,報導者也應具備必要之專業知識與評估能力,甚至應進行必要之證照或資格考試,以建立專業權威。

(張金鶚為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花敬群為玄奘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老行庫警告 小心台灣房貸風暴
中時電子報提供 2008 / 04 / 13 星期日 11:33 孫彬訓/台北報導
老行庫的內部房地產報告近日透露,高成數房貸案明顯累積,開始擔心台灣出現房貸風暴!
行 庫授信部門研究發現,警訊的來源有二:其一,目前台灣的全體銀行房貸餘額占GDP比重為四五%,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韓國六五%、英國四六%,比例過高已 成為潛在性的風險;其二,一旦房價反轉,利率持續升高,優惠利率期限屆滿,違約率將會提高,「房貸風暴」來臨的不確定性相對提高。

報告內容中提到,台灣雖然沒有美國「次級房貸」之名,但銀行在承作房貸時,因利率未含不同信用價差,確實具有高風險房貸的事實。尤其以二○○四年到二○○六年,銀行大幅開放授信政策,以擴大房貸量最為明顯。

這 些承作的部位已經累積不少「高成數房貸」,與美國的次級房貸有不少類似的地方,例如銀行放鬆授信政策,開放資金較弱、還款能力較差,以及不完整財務證明的 借款人條件,甚至提高放款成數,推出「百分百房貸」或放寬鑑價標準,直接承認買賣價,都與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釀成,有許多雷同之處。

建議,防範台灣房貸風暴,可以從供給面調節、需求面促進、健全房貸制度三方面著手。其中供給面調節方面,可以透過環評與建融審核促使供給面向下調節。

金融處理上則是放寬銀行業承受房貸抵押品處理期限與管理辦法。政府也可以比照美國成立房貸債權收購機構。

至於需求面促進的部份,行庫認為,包含利率政策的應用、自住型購屋的獎勵與優惠、加速都市更新計畫的推動與執行;而健全房貸制度,則是多利用專業不動產估價師鑑價以降低風險、鑑價資訊透明化、落實放款定價策略。
華南銀行研究報告中,則強調北部地區投資型購屋者大量退出市場,換屋及自住型客戶則等待合理價格,或選擇重劃區為首購標的,重劃區包含內湖(內湖五期)、南港(南港經貿園區)、及北縣板橋(板橋新板特區)、新莊(副都心計畫區)、三重(重陽重劃區)。
桃園地因餘屋仍多潛在問題較大,台中地區雖有港資來探路,但實質需求動向不明,高雄市因市場供給量大,整體銷售率呈現下跌現象。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美國空運及陸運運力緊縮

空運航班取消,加上出口貨櫃延遲。如果持續下去,4月份ISM上游遞延出貨狀況可能會放緩,若不扣除此項因素,可能會誤以為上游產能不足導致供應吃緊;出口及新接訂單受到貨櫃不足的影響亦可能減緩;存貨則會因無法順利出貨而增加;4月的ISM數字得再考慮這些因素做評估。
------------------------------------------------------------------------------------------------------------------------------
〈分析〉千班航機停飛 美國貨運業務停滯 經濟衰退雪上加霜

鉅亨網程宜華.綜合外電 2008 / 04 / 11 星期五 21:26

為 了配合聯邦航空局 (FAA)的全面安檢措施,美國航空 (American Airlines)本周連續 3天取消3000多架左右的航班,估計有超過10萬名旅客受到影響,母公司 AMR Corp.(AMR-US)股價當日更重挫 11%。專家警告,這可能對已經在危險邊緣的美國經濟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

美國航空 (American Airlines) 3天來取消了2000多班次的航班,執行長雖然已經出面道歉,指出這是因為該公司部分飛機未能達到 FAA的技術性規定,不過這番言論卻無法抑制旅客的怒火。不僅旅客行程告吹,更打亂所有貨機、郵件重要關建業務等的既有行程。

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主席 Jay Rockefeller表示,這是一場經濟上的災難,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更是一種汙辱。

業界人士表示,整個航空業一直存在著電腦及相關重要設備老化的問題,包括許多飛機體,而近年來航空公司的裁減維修支出和政府不適當的管理,已經開始對總體經濟起負面影響。

此外,航空業界開始出現財務困難,不斷創新高的燃油成本讓航空公司的獲利空間遭到擠壓,已經引起一波破產事件,包括全美第十大航空公司 ATA、低價航空公司Skybus、夏威夷阿囉哈航空在短短一周內接連宣布破產,航線全面停飛。

美國國會在2001年 911恐怖攻擊事件爆發後,曾提撥50億美元資助一度疲弱不振的航空業,以及 10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

而現在美國航空業面臨的是自 911事件以來最危機的時刻。

根據美國參眾兩院經濟聯席會主席 Charles Schumer統計,這幾天班機大亂讓美國經濟體付出估計90億美元的成本,他警告美國現在的經濟狀況,受不了像AA這樣的大型航空業者停擺個幾天。

「像是拿把老虎鉗子扼緊貿易往來的出口一樣,之後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會很可怕。」

繼周四停飛 900架班機後,美國航空公司周五再度停飛 570次的航班,聲稱 MD-80型號的線路系統出現問題,連續 3天下來已經有超過3000多班次的飛機被取消。

聯邦航空局的航空安全副主任指出,取消航班也許會帶來一些影響,但因為現在目前航空體系尚屬於安全的警戒線裡,他們所做的是一種事先預防的措施,而不是意外發生了再亡羊補牢,因此每個人應該心存感激。

但是在分秒必爭、講求效率的航空業,時間是最大的關鍵因素。每一天製造商仰賴航空公司交付好幾噸的貨物,只要航班出現任何狀況,將換來沉重的代價。班機停飛更會影響通勤的業務人士,任職航空業的人如機長等的工作也都將停擺。

「我沒有料到這件事會拖這麼久,一個禮拜以前我以為只是暫時停飛而已。」Moody's Energy.com的資深經理Steven G. Cochrane。

他認為這件事對於整個經濟體來說會有「適度的影響」,更將直接反應在這些航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於獲利空間已經不大的業者來說,實在無法再承受任何會侵蝕獲利的外在因素發生。

過去航空業者可以持有固定價格的合約,抵銷油價上漲帶來的影響。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一家供油廠商願意以目前的價格來提供燃料給航空公司,因此風險隨著價格劇烈波動而大幅增加。

航空業的分析師表示,這一周越過每桶 110美元關卡的國際油價,帶來的傷害可能遠比航班取消事件要來的深。但是如果未來航班持續遭到取消,將會影響整個美國經濟。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網 《MSNBC》報導指出,員工將近50萬人的美國航空運輸系統,每一天有 210萬的乘客人數,不僅支撐著全美密集的貨物運輸系統,連接美國城市與其他國家地方的貿易關係,更是著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命脈。

美國航空運輸協會(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的副總Basil Barimo表示,航空業不單單只是美國重要的一部分,而是驅使經濟火車頭前進的關鍵動力。美國的經濟枯榮和基礎建設的發展,航空運輸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美國著名航空大學 Embry 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教授航空管理的分析師Darryl Jenkins,指責政府並不需要這樣取消航班,影響成千上萬的旅客。安檢和維修的措施可以選擇在夜裡實施。

「聯邦航空局理所當然的態度和搖擺不定的政策,顯示其對於航空業的政策實在過於僵化。」
------------------------------------------------------------------------------------------------------------------
美元弱勢 出口有利可圖 美企業嘆貨櫃短缺 美夢窒礙難行
鉅亨網編譯潘駿誼‧綜合外電 2008 / 04 / 10 星期四 22:10
許多美國企業都想趁美元走軟之際增加出口大賺一筆。不過他們卻面臨意想不到的阻礙,那就是目前沒有足夠的貨櫃來讓他們達成目標。

貨櫃短缺讓想要在混亂經濟下賺取甜頭的美國製造商能得到的好處有限。在房地產及金融市場不振的現況下,許多企業逐漸增加外銷業務比重,以彌補國內消費低迷和經濟衰退造成的影響。

過去,要找一個容量夠大的貨櫃相當簡單,由於美國市場對舶來品需求量大,美國東、西兩岸的貨船停靠往來絡繹不絕。而貨運公司過去也常在美國找尋需要貨運服務的公司。但這趨勢近幾個月來有所轉變,隨著美元走貶以及海外國家的經濟持續增長,使美國商品逐漸受到海外買主喜愛。而許多經濟學者預估,美國出口貿易將有所成長。

可反映出美國和全球經濟互動狀況的貨櫃航運業動向,目前也出現一些問題。多年來,美國建立起一套進口大於出口的貿易系統,這有助於他們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大量輸入運動鞋或錄放影機等設備。而當時很少有人預想到會有相反情況發生。

然而,美國目前的確面臨這樣的情況。美國消費者支出減少使進口成長減緩,而美元走軟讓美國成了出口國。此外,這些出口商的貨物產地通常距離貨櫃裝卸港口非常遙遠,而在燃料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將貨物運送到港口的成本也相當昂貴。

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 首席顧問Philip Damas表示,在美國中西部地區,貨櫃數量嚴重不足。

除了貨櫃短缺之外,丹麥A.P. Moller-Maersk Group旗下的船運公司 Maersk Inc.亦表示,貨櫃車數量也嚴重缺乏。該公司女發言人表示,若是沒有足夠的車輛來運送貨櫃,有多少貨品堆在碼頭都是徒勞無功。而另一個問題是,包含Maersk在內的許多貨運業者,在美國製造商最需要的大量裝載量的時候,卻只提供較低的運量。

這 情況意味著美國製造業者可能要面臨訂單取消、出貨延遲或是以高成本空運出貨等其他問題。一家位於威斯康辛州的騎乘式除草機業者表示,他們想在未來個月來趁 機向歐洲消費者販售機器的機會減少,因為預定貨櫃的時間至少需要 3個禮拜。南卡蘿萊納州的營建機具製造商也表示,貨櫃短缺已使他們對澳洲及歐洲的出貨時程延遲。而McCain International這家大型薯條公司則表示,他們無法尋得容量足夠的冷凍貨櫃。

廢金屬處理公司Bay Bridge Enterprises LLC負責人Shailesh Vyas表示,貨運單位減少對他們他說是很嚴重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也持續惡化。他說,船運公司過去總是常要求他們將廢金屬塞滿40呎貨櫃。但現在那些船 運業者不再想要運送價值低廉的廢金屬,因為他們有機會運送如穀物、化學產品和機械裝置等價值更高的商品。

去年 8月,Vyas單月就出貨1000個貨櫃的廢鐵至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客戶手上。不過他說,現在能訂到300或400個貨櫃就算幸運。他表示,最令他感到挫折的是他目前若要出貨2000個貨櫃的廢鐵都不成問題,但可取得的貨櫃量就是不夠。

另外,分析師也表示貨運成本也在上漲。 Damas表示,現在要從美國西岸運送 1櫃40呎貨櫃至中國的價格為1500美元,比去年價格至少多出20%。

上述種種問題約在6個月前開始浮現, 除了美元下跌之外,還有許多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其中的原因在於全球商品市場興盛,使得運送大量貨物的成本增加,這樣的情況下,商家也都盡可能的把產品塞進貨櫃。

然 而,這樣的趨勢對美國出口商來說並非有利。多數美國進口的都是消費性產品,這些商品常在洛杉磯、芝加哥、紐約等大城市的零售商或倉庫附近卸貨。就芝加哥而 言,許多貨櫃由亞洲在此下船後,都直接轉載至火車上運往內陸其他地點。但對美國的出口商來說,如棉花和玉米等商品離那些港口都非常遙遠。

貨櫃短缺的問題迫使部份企業重新建構營運規劃。除草及吹雪機製造商Ariens Co.執行長Dan Ariens最近幾年正採取即時生產的作業方式,藉此讓他大量減少庫存過多的問題。

Ariens 說,他們必須採取迎合趨勢的生產方式,而這也讓他們能夠從客戶方面得到更好的評價。儘管如此,他也體認到因貨櫃短缺將讓他喪失一些商機。舉例來說,歐洲的 早春應該是除草機訂單最多的時候,但他卻無法儘快出貨到當地市場。而由於空運過於昂貴,因此他根本不列入考慮。

如Ariens的製造商通常與船運業者合作關係密切,因為他們運送商品至全球市場。但貨運承攬商 Harbour Freight業務副總裁Tim Schwerzler表示,許多製造商,甚至是與公司具有長久合作關係的大企業,目前都面臨與Ariens類似的問題。

Schwerzler說,許多企業賣出很多產品,但卻無法將那些貨物運送出去,使得存貨越來越多。而即使那些企業取得貨櫃,他們還得要為貨船上位置大傷腦筋。分析師說,除了全球經濟減緩將讓美國出口商業績減緩,這個另他們困擾的問題可能將持續到明年年底。

Wal-Mart三月銷售

Walmart降價促銷,反觀對手Target卻是銷售減緩。這也顯示了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並不理想,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提高,哪裡便宜哪裡去。
服飾業者GAP單月銷售大減18%,TARGET的男性服裝銷售同樣下降,上游成衣供應商除了面對人工及原物料成本的上揚,以及年初台幣急速升值的匯損壓力,還加上下游需求不振,看來成衣供應商的苦日子恐還沒結束。
------------------------------------------------------------------------
降價奏功 Wal-Mart三月銷售攀升0.7% 上調首季獲利預估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2008 / 04 / 10 星期四 21:20

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 Stores Inc.(WMT-US)宣布,因降價奏功,提高了食品雜貨、藥品及消費電子的購買量,3月銷售攀升0.7%,並上調首季獲利預估。
之前該公司曾預估3月同店銷售將攀高2%。該零售商10日宣布,4月同店銷售可望增長1-3%。首季獲利可能為每股74-76美分,先前預估值為70-74美分。
為吸引消費者,Wal-Mart 1月降價的幅度高達30%,超越Target Corp.(TGT-US)。

在Wentworth, Hauser & Violich協助管理逾145億美元的Patricia Edwards強調:「他們是少數同店銷售告漲的公司之一。你能夠沒有新衣服穿、沒有新傢俱,但你卻不能缺乏食物。」截至去年12月,該公司持有Wal- Mart 39.4669萬股股票。
台北時間10日晚間7:52,美股盤前Wal-Mart上漲61美分報54.75美元。今年(截至昨日)該股票攀高14%,為道瓊指數表現最優的股票。
執行長H. Lee Scott上月表示,「因為民眾現在必須進行儲蓄」,Wal- Mart營收的增幅超越了美國零售銷售的增幅。
Scott 3月13日受訪時強調:「如果你看一下Wal-Mart,你便會發現顧客現今需要我們的程度超越以往。」


經濟減緩 美國3月零售商銷售下降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芝加哥外電
2008 / 04 / 10 星期四 22:19
美國經濟減緩已開如浸蝕3月零售商銷售,大多連鎖店銷售仍低於分析師預期,但是折扣零售商一支獨秀,守勢良好。
Thomson Financial公司發布報告指出:「目前為止,大多零售商銷售均低於預期,原因在復活節假日及整體經濟情況的影響。」

Gap (GPS-US)3月同店銷售大幅下降18%,但Costco (COST-US)則上升7%,BJ's Wholesale (BJ-US)亦上升6%。
最令人矚目者則屬Wal-Mart (WMT-US),3月同店銷售上升0.7%,包含燃料,則為上升1.1%。雜貨,保健產品與燃料銷售均增加。
強勁的國際銷售亦有所助益。接受ThomsonFinancial公司調查的分析師平均預估該公司3月同店銷售成長1%。
在4月4日結束的四周期間,Wal-Mart總銷售額上升近8%至369.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42.6億。
Wal-Mart預期4月同店銷售上升1%至3%,並調高第一季度獲利目標,由每股70至74美分調升至74至76美分。

但其競爭對手Target (TGT-US)情況則失色許多。3月同店銷售下降4.4%,男性衣裝與草皮及花園產品銷售均下降。
該位於明尼亞波里州的零售商說,4月5日結束的五周期間,淨銷售上升1.5%至56.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5.9億。
接受Thomson Financial公司調查的分析師平均預估,Target同店銷售下降2.7%。
展望未來,該公司預期4月同店銷售約上升5%。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美國3月就業狀況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8萬人,創下自2003年3月以來最大降幅。失業率上升至5.1%,創下2005年9月以來最高失業率。

如果從分項來看,製造業、營建業沒意外地成為表現最差的部門。而一般服務業、零售貿易、金融業等服務業部門,則是呈現小幅衰退,這樣的結果和ISM所提供的PMI與NMI資料相契合。

5%失業率也不盡然是壞消息,起碼有利於抑制通膨。在失業率升高之下,消費支出減少,廠商更不容易提高或維持產品售價。即便生產成本大增,也只能部份反映成本。若情形持續惡化,原物料需求亦將遭受牽連。

數據公佈後,反映在幾大市場指標上。美股、美元小跌做收,資金再度流向商品及公債市場避風頭。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3月份非製造業指數(NMI)

相較於製造業,服務業佔美國整體產出的比重更高,NMI數據亦值得好好觀察。

美國3月非製造業指數(NMI)49.6,連續第三個月低於50,表現不盡理想。目前此一指數乃是以將以下列四個指標做平均加權計算。一、商業活動;二、新接訂單;三、供應商交貨;四、雇用。
  • 商業活動:52.2,連續第二個月擴張。
  • 新接訂單:50.2,由上月衰退轉為擴張。
  • 供應商交貨:49,上游供應商交貨速度稍快。
  • 雇用:46.9,連續第三個月呈現緊縮。
此外,報告中的價格指數上昇至70.8,廠商成本壓力居高不下。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看新聞:企業金融商品投資

以下附上一篇輔大葉銀華教授的文章。

中華電信因滿手現金,為了尋求提高投資收益,在未經審慎評估下購入了一些金融商品,最後導致高達40億的未實現損失。

金融商品不是不能買,但過多不必要的金融商品投資只是徒增風險。企業評價上,自然得打上折扣。

這讓喬揚想到一家績優傳統產業,這家企業的產品極具競爭力,亦獲得多家世界級龍頭廠商採用。在產業景氣當熱之際,可能是企業主誤判景氣動向,短短三年間借入25億長期借款,準備做擴產因應。但景氣轉向,借入款項無法妥善運用於長期投資或固定資產。為求投資收益,因而將手上大量資金購置金融商品,由95年初的零短期投資,增加至近期的26億元。

先前這些短期投資績效表現不錯,每季均能帶來穩定的利息收入,甚至有低買高賣的投資利得。但近幾季,金融市場丕變,陸續產生投資跌價損失及匯兌損失,96Q4的業外損失近2億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差紀錄。然而,第一季全球股匯市波動更遽,台幣亦在年後一路走揚,只怕第一季的業外損失將更為嚴重。

本業經營上,面臨產業景氣持續走弱、原物料上揚及競爭者殺價搶單的困境,導致營收成長趨緩以及利潤率逐年降低,經營績效大不如前。本業不振加上業外損失,可能短期內看不到他重新再起了…唉!
--------------------------------------------------------------------------------------------
重點劃不下去,每段都精彩。
來源網址: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283304.shtml
名家觀點》投資vs.對賭
【經濟日報╱葉銀華】 2008.04.02 03:09 am

大型上市公司通常有短期過剩的現金,管理階層通常會尋找投資標的,藉以提高收益。然而倘若運用於差額交割的衍生性商品,極有可能蒙受重大的損失。因為這些差額交割的衍生性商品,可設計成由投資者與發行者對賭匯率、利率或股價走勢,因而隱含著未預期的市場風險,導致偏離短期投資以變現、安全為目的之初衷。

中華電信於今年3月10日傳出40億元的匯率未實現損失,導致大家納悶一年僅有2億美元買匯需求的中華電,為何會操作成匯損如此巨大?雖然此一匯損僅讓中華電每股盈餘減少0.4元,但是基於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的論點,仍有必要將此事件詳細分析,以供未來大型公司參考。

此次造成匯損的契約是中華電購買高盛證券附條件付息的匯率選擇權商品,屬於混合金融商品,依契約中華電存入300萬美元,以每兩周為一期,每期以年利率 8%付息。契約同時包含二個匯率選擇權,內容看似複雜,其實勝負取決於美元兌新台幣匯率走勢。當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在1比32.7至31.5之間,中華電可以匯率30向高盛購買美元,在以差額交割下,中華電馬上產生利益。當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小於31.5,則中華電需以匯率31.5向高盛購買美元,在以差額交割下,中華電馬上產生損失。請讀者注意,上述契約是長達260期(10年),每期(每兩周)皆會見真章。

中華電是否可怪高盛?契約是白紙黑字,況且96年9月20日契約開始時,美元兌新台幣匯率為33.066,中華電是表面贏家。同時每期結算300萬美元存款,年利率高達8%。孰料,2007年底新台幣升值格局確立,2008年2月12日台幣匯率升破32元,2月29日台幣匯率升破31元,至3月27日升值為30.18元,造成中華電信鉅額匯兌損失。

上述複雜契約設計,其精神屬於避險成分較低,而且印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高盛以短期讓中華電看似有獲利的局,吸引其加入,其實卻隱含高盛預期未來 10年內,美元兌新台幣匯率低於31.5機率甚高(新台幣升值的局面)。當然高盛仍會怕新台幣貶值,造成其損失,因而設定在第七期以後,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在32.7時,契約自動終止條款,巧妙地控制風險上限,卻讓中華電信的匯率風險無上限,只要每期(二周)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在31.5以下,新台幣愈升值,中華電每期的匯損愈嚴重。

中華電匯損事件的教訓,首先是中華電財務處在簽訂上述契約,是否有寫詳細報告,列出不同匯率之利益或損失,及美元兌新台幣匯率低於31.5的機率是多少?為何要簽長達10年、風險損失無上限的契約?筆者簡單以簽約時之前10年的月資料,發現美元兌換新台幣匯率低於31.5的機率是11.67%。倘若以簽約時之前20年的月資料,發現匯率低於31.5的機率是55.83%!當然過去的匯率走勢不代表未來,須加入國際金融與台灣總體經驗的判斷,不知中華電是否也有這方面之深入分析?

其次,當然中華電在董事會應有授權管理階層操作衍生性商品,然而授權並不代表責任也授下去,董事會當然要作風險控管。對於這種長達10年、對賭式的選擇權、同時風險損失無上限的契約,是否要經董事會核准(況且此契約完全無急迫性)?或許中華電會說這些契約本金僅有數百萬美元,屬於授權管理階層範圍,然而再度聲明衍生性商品契約是以其對公司可能發生之損失來判斷嚴重性(風險值,Value at Risk),這值得董事會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的深度。

再者,中華電要強化資訊透明,亦即要讓投資者瞭解其處置措施為何,以及各種處置措施的獲利或損失為多少,清楚表達倘若台幣持續升值的狀況下,中華電的獲利會受到何種影響。筆者相當納悶為何美元兌新台幣匯率才低於31.5一些些,即傳出中華電有40億元的匯損,到底是如何計算?到底中華電與高盛對賭的金額有多大?這值得主管機關強化企業操作衍生性商品的風險資訊透明度。

最後,筆者並不反對企業操作衍生性商品,但是中華電的財務部門與董事會必須有與高盛可相匹配的專業知識。倘若中華電現金太多,苦惱投資管道,其實再一度以現金股利或減資方式,將現金還給股東,這也是公司治理的寫照。

(作者是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兼所長)【2008/04/02 經濟日報】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美國3月ISM製造業指數

美國3月PMI指數48.2,連續第二個月低於中間值50,但略優於預期。

美國製造業目前的狀況其實不算太糟,雖然轉價成本的能力日益降低,訂單狀況亦不盡理想。但美國籍由弱勢美元政策,仍能以增加出口來減低部份因消費不振的損失。此外,目前庫存水準並不高,廠商對於下游需求減弱已有因應。

領先指標
1.新接訂單46.5,連續第四個月衰退;2.交貨速度53.6,仍持續維持中間值之上,顯示上游供應商產能略為吃緊,供貨速度稍慢。

同時指標

1.生產48.7,由成長轉為衰退;2.雇用49.2,連續第五個月緊縮。

落後指標
存貨44.9,庫存為連續23個月減少。

價格指數,連續第15個月上揚,顯示生產端成本仍然高居不下。出口為連續第64個月成長,進口則是連續第二個月呈現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