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作為後悔與不作為後悔

原文發表於2007/2/27

你玩過大老二嗎?如果三個人該怎麼玩?前不久,喬揚跟幾個朋友聚餐,過年期間不 能免俗的玩個牌,三個人玩四副牌,每人面前各一副,多的那副擱旁邊。一開 始,大家各自拿面前的牌來玩。玩沒多久,可能是手氣背,友人小K改拿旁邊那副牌。拿到之後,如喬揚所料,他後悔了。為什麼他最好不要拿那副牌,這和天眼通 無關,這就是今天的主題-作為後悔(the regret of commission)與不作為後悔(the regret of omission)。

試想你改拿旁邊的牌,如果牌很好,這是美滿的結局。但如果牌不好呢?後悔;又如果不換牌卻又拿到壞牌呢?結局相同,也是後悔。同樣是後悔,哪個讓你比較嘔?一般而言,前者(換牌但拿到壞牌)讓人比較嘔。亦即,作為後悔(換牌,拿到壞牌)比不作為後悔(不換牌,拿到壞牌)更強烈。在公平牌局下,每副牌好壞的機率相同,換與不換沒有差異。但就心理上而言,換牌的後悔程度,比不換牌的後悔程度要來得高。於是乎,換牌不是個好選擇。

同樣的心理問題換到股票市場,導致一個有趣的現象--投資人死抱賠錢的股票不放。學者Ferris、Haugen以及Makhija有個研究,他們檢視股票的異常交易量與損益幅度的關係。發現股票跌得越重,則交易量呈現遞減(喬揚按:就是價跌量縮)。他們指出,投資人寧願擁抱虧損也不願意停損出場。說穿了,就是不作為後悔與作為後悔的另一例子。不作為後悔在於虧損讓人們丟臉、難為情;作為後悔有二:一、停損出場等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同樣不好看。二、賣出後,股票反而漲了上來,這更令人搥心肝。兩害相權取其輕,於是投資人死抱著虧損,以「沒賣就是沒賠,遲早會漲回來」的說辭安慰自己。

作為後悔不作為後悔更強烈,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人總是抗拒改變。但改變是否總令人後悔?答案卻是不一定。前述的換牌一例,客觀而言,換與不換拿到壞牌的機率相同,但心理的 考量卻不相同;就面臨持股虧損的問題而言,人們常把心理因素看得太重,而忽略了個股值不值得續抱這個最重要的問題。然而,要怎麼做出正確的抉擇?拿死抱虧 損的股票來說,或許投資人可以想一想,如果你今天沒有這檔股票,你現在會買進這檔個股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嗯…我想你該知道怎麼做了。

瞭解人性不能保證投資路一帆風順,但對人類心理的瞭解不夠,通常不會有太好下場。認識自己的不完美,承認錯誤,才能客觀的思考問題,做出真正的改進。

《延伸閱讀》

  • 投資心理學。作者:傑克.伯恩斯坦(Jake Bernstein),譯者:陳重亨,出版社:財訊
    喬揚
    這本書著重於作法,告訴你該如何維持紀律,建立交易系統。這本書網友
    ballwarm也曾在總大部落格上提及。
  • 投資心理學。作者:約翰.納夫辛格(John R. Nofsinger),譯者:郭敏華,出版社:培生
    喬揚
    僅160頁的一本小書,雖以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但寫法相當平易近人,值得一看。

  • 半斤非八兩: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作者:湯瑪斯.季洛維奇(Thomas Gilovich),蓋瑞.貝斯基(Gary Belsky),譯者:黃秀媛,出版社:天下文化
    喬揚
    這本是喬揚在投資心理學類的第一本書,筆調平實,同樣令人愛不釋手,網友
    小浮塵幾天前也有推薦。

本文亦刊載於獵豹部落格--喬揚專欄~~「作為後悔與不作為後悔」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joeyoung_
---------------------------------------------------------------

投資前的假設

摘要企業上市動機出自於「自利」,而內部股東和散戶投資人的目標卻不盡相同。投資人務必先做出壞公司假設,待確認其本質,再研究怎麼投資。
本文投資人都想投資好公司,但法令並未規定好公司都必需掛牌上市。奇美電子母公司、全球最大ABS樹脂廠-奇美實業沒有上市,以蠻牛、保力達B聞名的保力達公司沒有上市,經營穩健的上海商銀也沒有上市。
企業上市的優點
對於公司而言,為什麼要選擇掛牌上市,經營者、大股東為什麼要和別人分享經營成果?根據一般的說法,企業上市大致有五個好處。
 1.提升企業及產品知名度;
 2.可透過配股或股票認購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
 3.可透過發行新股和其他證券為企業未來發展進行後續融資;
 4.利用企業的股票進行收購活動;
 5.為現有股東提供實現投資的管道

企業上市的缺點優點之外,同樣也有缺點,股票上市的缺點如下。
 1.經營權不易掌控。有意入主公司的人可以透過公開市場收購等方式取得經營權;
 2.成本增加。為符合主管機關之要求,內控、財會及申報等成本增加;
 3.資訊須對外公開。這意味競爭對手能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資訊;
 4.更高標準的監督。舉凡政府、外部投資人、一般社會大眾的監督,使得企業必須承擔更多的義務與責任,也減低企業經營彈性。

企業公開上市有利有弊,仍有為數眾多的企業積極尋求上市,顯然利大於弊,也藏著不好說清的好處。例如:內部股東在上市前美化帳本,拉高發行價格出售持股;藉職務之便,在業績出現轉機時,放新聞壓抑股價,同時逢低敲進。事後再隨著業績增溫大放利多,在利多掩護下出脫持股。內部股東賺了大錢,而廣大的投資人卻被坑殺,拿自身財富為他們買單。惡質嗎?的確,但這就是現實,而且監管機關還很少抓得著。

自利是人類的天性,這類惡質大股東的行為雖然不該,卻是其來有自。怪罪他們、怪罪政府或是媒體都無濟於事,散戶投資人最該做的還是認清事實、坦然面對。如何面對?不參與股市太過消極,建立正確的觀念才是王道,而正確的觀念首重前提假設。

正確的投資觀念-建立「壞公司假設」
投資人在買進某公司股票前應先假設:「這間公司是壞公司。唯有否定了這個假設,才能說這間公司值得投資。如果無法否定「壞公司假設」,還請敬而遠之。畢竟…不買股票不會賠錢,但買錯股票卻得付出慘痛代價。然而,一般散戶投資人常預做「好公司假設」。先假設這公司是家好公司,拼了命的尋找買進的理由,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潛在風險,待買進後才發現是個一廂情願的誤會。

驗證壞公司假設必須有雞蛋裡挑骨頭的精神,與廣闊的聯想力。挑剔該企業的財務報表等公開資訊,探究其經營上的問題,以及聯想產業的循環、總體經濟脈動等。如果真的找不到大毛病,才能否定「壞公司假設」,進而考慮什麼價位投資,買進比例等問題。

資必須先從「壞公司假設」開始,再輔以客觀查證與操作策略。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圖片來源-「正視」:http://picasaweb.google.com.tw/clemenchen
《延伸閱讀》總幹事的投資筆記--403海珊的一生no.641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article_id=8411564
獵豹部落格--資本市場真是人性試煉場!?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article_id=8875506
炒股拉抬股價 旺矽董事長葛長林遭求刑兩年
http://tw.epochtimes.com/bt/7/4/3/n1667148.htm
經營層A錢快跑 小股東永遠的輸家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fn/200704/20070413123506.html
(本文亦刊載於獵豹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13830960

【新聞】宏碁、T-Mobile聯手 合推1歐元筆電

非常有意思的新聞。讓喬揚感到興趣的,倒不是1歐元筆電,而是…Acer選在匈牙利開全球記者會!喬揚不曉得Acer選中匈牙利的真正原因。但我認為…這代表了Acer對於東歐市場的重視!

開放後的東歐,是目前全球前景最看好的地區之一,東歐市場潛力不容忽視。而且當地市場仍處於戰國時代,群雄割據,這時切入的大好時機!(圖片:Acer全球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


宏碁、T-Mobile聯手 合推1歐元筆電
(2008/09/21 01:07)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黃宇潔、張翊誌)

在3月份買下歐洲佰德電腦之後,宏碁動作頻頻,在總經理蔣凡可蘭奇的帶領下,選在匈牙利召開全球記者會,宣佈未來策略,除了要與歐洲合作夥伴T-Mobile推出一歐元筆電之外,還誓言要在2011年之前坐上全球第1大NB品牌的寶座。

選在匈牙利召開全球記者會,由總經理蔣凡可蘭奇坐鎮,一開始就讓全場譁然,因為宏碁打出一歐元筆電。

宏碁總經理蔣凡可蘭奇表示,「我們想要專注在NB和行動裝置,還有PC的部分,但是未來行動裝置會是我們的主軸。」

看好全球15億人口與3億台電腦之間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也為了拉抬歐陸市場,宏碁決定與合作夥伴T-Mobile聯手合作綁約,24個就能用1歐元、台幣不到50元的價格,擁有宏碁用來力抗Asus EeePC的Aspireone。

這麼有魄力就是為了拚市佔,看看宏碁在全球的市佔率,歐洲有23%,美國只有8%,亞太地區更低,僅7%,宏碁出奇招外,也發下豪語表示未來逐年會以25%~30%的速度穩定成長,目標2011年打敗HP成為全球第一大NB品牌集團,營收可望衝上300億美元,挑戰新台幣兆元。

蔣凡可蘭奇說,「我們現在真正看到的科技越來越重要,科技未來的30年也會越來越有市場。」

對於整個低價電腦的成長,宏碁更預估明年達到2500萬台絕對沒有問題,2011年更上看6000萬台。今年包含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宏碁出貨目標3000萬台,營收目標200億美元,看得出來宏碁想擠下HP搶佔全球第一的決心,絕非玩笑話。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如果台灣減稅了....大家都笑~

拒看財團不實減稅廣告
先前有一則電視廣告,一個不知名的團體在鼓吹政府減稅救經濟。最近又在報告上看到一則廣告。

「如果台灣減稅了-基層笑、中產笑、富人笑,大家都笑~」
經濟不景氣,誰還笑得出來?經濟暢旺蓬勃,整個社會才會快活。減稅,把錢放回人民的口袋,人民再把他花回市場,消費意願和能力提高,多吃碗麵、多買衣服,不用時時左省右儉。以90年代的愛爾蘭為例,.........事實上,英國、紐西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家也因減稅而使經濟發展有顯著的增長。減稅,令全人類受惠,整個社會受惠。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暨相關公會
減稅怎麼減-減稅的對象
減稅救經濟?是的,也多的是成功的案例。然而…減稅真的適用於台灣?或者說,什麼樣的減稅是才是真正合宜的,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先講講喬揚對減稅的立場。減稅?太好了,喬揚舉雙手贊成,只要政府的教育、社會福利、公共建設等支出不打折,喬揚一定力挺到底。但…得先想的是,減稅到底該怎麼減?大原則是什麼?個人認為,稅賦制度的精神在於「公平」。然而,所謂的「公平」並非所有人都課相同的稅賦,而是…對於每個人而言,支付稅金的"痛苦",應該是相等的,這才叫「公平」

富人所得高,支付稅金的能力也較平民百姓強,就絕對金額上,富人應該繳納較多的稅金;然而,就"相對"金額而言,富人與窮人所支付的稅金應該是相等的,年所得1000萬,繳納200萬稅金給政府,年所得50萬,繳納10萬稅金給政府。絕對金額不同,但相對金額相等,都是20%的稅率,這才叫「公平」。所有人的稅率皆相同,這是理論上最佳的做法。

但問題又來了,所得的計算該怎麼算?富人有太多低報所得的辦法,諸如:紙上公司、海外資產、基金會…然而,多數的平民百姓都是吃人頭路,領資本家薪水,所得一目瞭然,很難逃過國稅局的法眼。因此,我們的政府想了一個笨方法來解這個問題…「累進稅率」。由於有錢人的所得低報,故課以較高的稅率來彌補稅基上的偏誤,試著讓富人繳納比較合理的稅金。

依喬揚之見,稅制要回歸「公平」,必先估算富人與平民百姓的"實質稅率",看看各為多少,並且試著縮小兩者的差距。如果是平民百姓的實質稅率低,那喬揚無怨言,我不會喊著要減稅。甚至…如果國家財政真的撐不下去,真要加稅就來吧!但如果不是呢?是不是富人應該多繳點稅, 或者讓我等平民百姓少繳點稅?到底是誰的實質稅率高?這邊暫不提供資料,但半導體大老張忠謀近年一直疾呼…「多課我等有錢人一點稅吧!」,他的言論供各位看倌參考。

減稅怎麼減-減免什麼稅
確立了減稅的對象後,喬揚再來談談,該減什麼稅。就企業而言,最基本的是營業稅,只要有列報營收,就要課徵營業稅。然而,降低營業稅稅率,卻是大有問題。為什麼呢?只因…降低營業稅無法提昇生產力。這邊講到了生產力,又得花點時間來講故事了。

就一般經濟學的理論而言,促進經濟成長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生產力。以同樣的投入,創造更大的產出;或是以更少的投入,創造同樣的產出。以經濟學術語來講,亦即讓AS曲線右移,如此能讓總體所得提昇,原物料/商品價格又不會失控,通膨維持在溫和的水平,這是最佳的經濟成長境界。

90年代的美國,是提高生產力拚經濟的範例之一。當時,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蓬勃發展,改變了所有產業的作業方式,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的產業。因為IT所帶來的生產力提昇,當時美國經濟飛也似的成長,亦能維持穩定的物價。此外,生產力的提昇,通常也能降低失業率。90年代的美國,工作機會並不因IT而減少,反而因為IT的蓬勃發展,創造出許多新的產業與就業就會。而這些就業機會,甚至多到美國人無力填補,必須自台灣、中國、印度、東歐等地引進大量IT人才。IT的進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以台灣為例,IT帶動了我們的產業轉型,製造業由傳統產業轉型為現今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有了現今的竹科、南科與中科,創造出大量的工作機會,也為台灣賺取了大筆外匯。

因此,生產力的提昇至關重要。而喬揚為什麼說降低營業稅無法促進生產力?因為…降調營業稅不會讓企業思索如何提昇生產力,對於企業而言,降調營業稅只是讓企業多賺一點/少賠一點。就等同於先前對岸為了鼓勵出口產業,而祭出的"出口退稅"一般。這根本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對於企業主而言,何樂而不為?但這樣的做法,跟捐錢給不知長進的人花用沒有兩樣。捐錢給他很可能是害了他,讓他更加不思長進。因 此,一個有為的政府,不該冒然地調降營業稅。

如果不該調降營業稅,真要降稅的話,該調降什麼稅呢?當然,是以提昇生產力為目的的降稅。又提昇生產力的最佳做法之一是「研發、訓練與教育」,在這樣的原則下,可以採行的手段有:
  1. 企業研發/訓練稅賦減免。對於企業研究發展及教育訓練的費用支出,給予稅額抵免或延遲課稅的權利;
  2. 企業研發/訓練補貼。如果大有為的政府太有錢,亦可考慮針對企業的研究發展,教育訓練給予補貼。例如:在各地的中小企業處,聘請講師,為企業授課;
  3. 個人教育/文化支出稅賦減免與補貼。就個人方面,政府對於個人在教育/文化上的相關支出,應給予更多的稅額扣抵、遞延課稅或補貼,鼓勵人民在追求金錢之外,多加充實心靈與文化素養,進而提昇知識水平。
  4. 國民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改善。但這個議題不是三言兩語能帶過,他日喬揚將另行撰文說明。(如果有人想看的話,而且喬揚又有空的話~XD)
寫了這一長串,應該有解答一開始的問題-「稅該怎麼減?」似乎該就此打住了。但…今天颱風天,也沒法出門,再多寫幾句好了。看看前述的廣告,當中提到-「把錢放回人民的口袋…提昇消費意願…」。不知怎麼的,或許是喬揚太笨,不太懂他要表達的意思。我看到的是以"需求面"的促進為主,而非"供給面"的促進。也就是說…這篇廣告的訴求重點不在於提高「生產力」啊!在喬揚看來,這廣告似乎是哭窮討飯吃的成份居多…('也就是說…"的後面已經沒有字了,如果您有看到,一定是您的眼睛出了問題,請速洽眼科醫生~XD)

以上…吠話完畢~

本文亦刊載於獵豹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13821642
(若想見到網友們精闢的討論,至移駕上述網址~)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工商服務時間-喬兄相簿與blog


俗話說得好,「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今天喬揚迫於「兄威浩盪」,上來和大家報上喬揚老哥(以下稱喬兄)的相簿與BLOG。

不過,在報導他的BLOG之前咧,先來報報他的料,以報答他多年來"照顧"喬揚的手足之情。故事發生在幾年前,當時喬兄正在報效國家。一日,他即將收假回營,正當他要踏出家門之時,他來了個回馬槍,撂下了一句:「喂!電腦桌很亂ㄟ,你也整理一下吧!」,迫於兄威浩盪,喬揚只能答允。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週末將至,喬兄即將返家。喬揚才想到:「哇靠!電腦桌還沒整理~~」,當下整肅週遭,外加張燈結綵,來個嚴陣以待。

當天下午,喬揚的表弟-修(以下稱喬弟)來到喬揚家玩耍,見到整齊、清潔、簡單、樸素的環境,喬弟不禁讚嘆:「哥~你整理的好乾淨喔!」喬揚回:「這是自然,今日有督導視察,馬虎不得~」。

晚上,喬兄回到家中,甫上樓,見狀破口大罵:「啊我不是叫你整理一下嗎?怎麼還弄這樣!」。那句話,讓喬揚久久不能自己…怎麼喬弟褒,喬兄貶,這這這…這到底是怎麼了!

看了上述的故事,想必聰明的看倌應該猜到。是的,喬兄是處女座,一個標準的處女座,一個有潔僻的男子。

故事說完了,可以報導一下他的相簿與blog了。話說喬兄是個好攝之徒,就愛到處走到處拍,在他花了大筆$$練習下,偶有幾張作品可以見人。以下就是他的相簿及blog,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唄~

喬兄的相簿:http://picasaweb.google.com.tw/clemenchen
喬兄的BLOG-「正視」:http://clemen-chen.blogspot.com/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回顧:紙醉金迷類股

舊文回顧,原文於2008/3/30發表。這些紙醉金迷概念股,半年後的今天更慘了…Leisure Goods指數現為244;Gambling指數現為420,由高點時的880腰斬;Travel & Torism指數現為76,亦自前波高點腰斬....

最近會不會有"紙醉金迷"的相關金融商品爆炸呢?喬揚希望不要發生…但現下看來,發生的機率不低....

---------------------------------------------------------------
前面的文章寫到,經濟不景氣,消費者勢必刪減娛樂、奢侈品等消費。

找了幾個對應的指數來回顧一下。上面的圖是Leisure Goods走勢,下面則是該指數與S&P500指數比值,向上代表該指數相對強勢,向下則代表該指數相對弱勢。

Dow Jones US Leisure Goods index / S&P 500
---------------------------------------------------------

Dow Jones US Gambling index / S&P 500
---------------------------------------------------------

Dow Jones US travel and tourism index / S&P 500

大體而言,從去年十月以來,紙醉金迷類股相較S&P 500指數要來得弱勢。印證了前述的假設,"經濟不景氣,不必要支出先砍…"

下一篇再來找找"縮衣節食"概念股。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一個1兆2000億元的投資陷阱

這篇文章是喬揚2008.5.2寫的,重新置頂。對照現在的次貸、Lehman, AIG風暴,只能說…不幸料中。唉唉~
----------------------------------------------------------------
最近連動債慘賠的事件接二連三,民眾開始怪罪銀行未盡告知義務,未做出合適建議。是的,銀行端絕對有錯,對於手續費收入至上的銀行而言,把商品推銷出去,才是重點所在。投資人是否承擔無法負擔的風險,反而成了其次。

但投資人也難辭其咎,低利率時代下,又要求低風險,又要求高報酬。銀行端為了迎合客戶,便用言語及複雜的商品組合來包裝,端出了一道道投資人一知半解(很可能銷售人員也一知半解)的商品,畫出大餅、迴避風險來銷售。

如果投資人沒有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樣的事情只會層出不窮,或是換個型態再重複一次而已。



理財‧謊言‧大黑幕 一個1兆2000億元的投資陷阱
‧今週刊 2008/04/30 【文/劉俞青】
----------------------------------------
過去三年,台灣銀行業賣出1兆2000億元連動債、5000億元投資型保單……至少2兆元以上的金融商品,從銀行理專手中賣出最近爆發連動債投資人鉅額虧損,受害人愈滾愈多投資人對銀行的信任,正迅速崩解中如今,一場由小蝦米發起的風暴,已經隱隱吹起……
----------------------------------------
週六下午的立法院,按理說應該人煙稀少,但四月二十六日這一天,卻很不一樣。

金管會連動債爭議大調查 中信銀居首

台北市中山南路上的立法院大門,儘是扶老攜幼的平民百姓陸續走進來,與平常西裝筆挺的立委諸公們大不相同,其中有八十歲的退休老伯伯,也有兒子媳婦一起攙扶年邁的爸媽一起踏進來的。他們多數都是第一次走進國會殿堂,因為這一天,立法院的紅樓三○二室,正在舉辦連動債自救會的第三次協調會。

曹李綢女士,六十二歲,小學二年級學歷,識字不多,她說,她連讀報都有困難。靠在立法院的走廊上,她指著所買的連動債契約書上分行經理蓋章的地方,情緒略顯激動地說:「這就是阮理專的名字!」旁邊的人輕聲提醒她,指錯了,旁邊那個章才是,她看了一下,才略帶羞赧地說:「真歹勢,我真正看無。」

二千萬元是她攢了一輩子的退休金,她言詞激動地說:「我就這些錢,你可以去查,沒有第二個戶頭了」;去年三月,中國信託城東分行的黃姓理專,主動打電話建議他買「UBS(瑞士銀行)一年台幣連接亞洲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伊講利息高達八%,我攏聽伊用講的啦,咱兜無識字,想說伊講不會錯,就把印章拿給他蓋啦!」怎知今年三月到期時,淨值只剩五成多一點,賠掉近一千萬元,「那是我的退休老本,我才六十二歲,以後要怎麼辦?最近我心裡鬱卒啦!」

曹媽媽個頭嬌小,與大多數的媽媽一樣,面對鏡頭總有一絲害羞,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真的不敢站出來說話。但一提起自己的退休金一下子少了一大半,眼眶一紅,努力忍住才沒讓眼淚掉下來。

曹李綢的故事絕對不僅只是個案。

根據金管會高層透露,金管會日前才針對所有財富管理銀行做連動債的爭議調查。根據所有銀行主動提供的資料,從去年七月一日到今年三月底止,一共有六八九件的連動債爭議案件。

其中,已處理完的共有五四○件,而未處理完的一四九件當中,前三名銀行分別是中國信託、華泰銀行、華南銀行。而居首的中國信託未處理完案件共有三十二件,佔二一.四八%。

這個數字,是金管會首次針對連動債單一金融商品所做的爭議調查,但顯然與實際狀況還有不小距離。

誤以為是高利定存 自認受騙

根據中國信託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隋榮欣坦承,單是近期被高度討論的「石來運轉2連動債」,前來協商處理的個案就高達二千件,不過中信銀都已經逐步處理完畢。從另一個角度看,只計算於四月二十六日現身在連動債自救會上的個案,至少就有二百件。

這些人來自台灣不同角落。從高雄專程搭高鐵北上、來到立院的任先生,把父母的退休金全買了「誤以為是定存」的連動債,他說:「我的承辦人蓋的不是理專的章,他很可能根本沒有期貨執照,不能賣連動債,但這些現在銀行都不願承認。」

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不同的故事,但與銀行交涉的過程幾乎如出一轍。買賣當下對理專高度信任,偏偏商品資訊嚴重落差,如今又面對口說無憑的氣憤與心急。類似的劇本在不同人身上上演,大家都有說不出的委屈。

而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更多人沒有站出來,一位知名大學商學院教授說:「要是讓人家知道我也是連動債的受騙者,我大概會被笑死,可能連飯碗都沒了。」

這些人,他們自稱是理專的「受騙者」、「受害人」,因一連串設計、引導式的銷售行為,「無法」看清商品全貌。

「信任」本來應該是銀行業的根本,中華民國財金智慧協會執行長周杏娟說,「信任是銀行最厚實的牆,卻也最脆弱,再大的銀行,都禁不起幾次衝撞。」要讓這道牆不倒、不搖晃,銀行一定要堅持「賺少一點」,只有這樣,才能「賺久一點」。

吸金大黑洞 一天賣出二十億元

繼雙卡風暴之後,這幾年,台灣銀行業幾乎把主要資源都投入財富管理。賣力衝刺的結果,銀行傳授各種銷售技巧給第一線的理專,衝出了漂亮傲人的業績,卻也衝出不少問題。

根據金管會與財團法人保發中心資料,這幾年台灣一共賣出一兆二千億元的連動債(含保險業二千六百億元)、至少五千億元以上的投資型保單,共同基金每年從銀行端售出的更是高達八千億元。

這些總合至少二兆元的金融商品,在近三年快速從理專、保險業務員手上,賣給投資人、保戶,平均以每天二十億元的速度賣出。而理專的銷售過程,就關在每個銀行大廳角落、用隔板隔起約一坪大的小房間裡進行,三年下來,無數個銷售糾紛都在這個小房間上演,慢慢累積,變成財富管理的大黑洞。

黑洞裡,到底理專怎麼說?投資人怎麼買?買後如果反悔、有錯,該向誰申訴?受什麼法令規範?似乎都莫衷一是,一直到最近連動債不斷傳出巨額虧損情事,才像核彈一樣,一下子爆發開來。

澳幣連動債 下一個地雷引爆?

最慘的是富邦銀行有一檔「麻雀變鳳凰」,近期淨值只剩一○.八%(註:亦即一百萬元剩十萬八千元);而中國信託一檔「盧森堡3年台幣石來運轉2連動債」淨值也只剩一九.八一%。投資人這時才驚醒,開始在家裡翻箱倒櫃找保單、翻契約,當初在貌美理專舌粲蓮花殷殷引導下,糊裡糊塗簽下的名,究竟買了什麼?如今到底是賺是賠?

以今年以來最熱賣的「澳幣連動債」為例,銀行、保險公司幾乎賣翻天,理專說,不只百分之百保本,還附帶六.五%高配息,真是千載難逢的好商品,很多理專還說:「我們額度很有限,好顧客先通知,後面還有很多人排隊哩!」

天底下有這麼好康的事嗎?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蘇英孝說,澳幣幣值近期一直創歷史新高,二年來已經悄悄漲了二五%,理專有沒有告訴投資人這一點?等到連動債到期時,澳幣幣值下跌的機率很高,「這一點,幾乎已經是不太需要爭辯的事實。」如果澳幣回到起漲點,每年利率六.五%夠不夠拿來賠?「答案已經很清楚」,蘇英孝說,澳幣連動債恐怕就是下一個出事的引爆點...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幹嘛搞啥部落格?

曾有人問,「喬揚你幹嘛要弄個部落格呢?傷眼傷神又沒錢賺,搞來殺時間嗎?」嗯,這個問題喬揚也自問過。稀落的人氣,加上了無生趣的文章,喬揚也曾一度停筆。

早先,在那個還沒聽聞過blog(部落格)的年代,因為友人Yaffy的「引誘」,在pchome成立了自己的新聞台,開始在網路上寫作。為的是什麼?說穿了只是因為「愛現」。跟那些身處不同地的朋友插科打諢、分享心情故事,告訴他們喬揚還活的好好的,有空記得來哈啦。

但人總是健忘,而Windows又破爛,電腦一定會重灌。沒多久,朋友們紛紛失了喬揚的blog,或是懶得聽喬揚的喃喃自語,喬揚部落格的人氣直直落。文章越 po越少,部落格蔓草叢生,朋友退避三舍…

但現在,經歷了好些時間的摸索,喬揚對這個問題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你/妳叫喬揚不要寫blog,喬揚會告訴你「很抱歉,辦不到,我就是要繼續寫下去。」(但…如果你/妳送喬揚一台Eeepc 901的話,喬揚會慎重考慮~XD)

撰寫的過程的搜尋資料、整理資料、思考與文字建構,就是我最大的收穫。有人看也好,沒人看也罷,那都不是重點。雖然寫給別人看,但我為了自己寫。如同網路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親舞飛揚的名片檔:「我輕輕地舞著, 在擁擠的人群之中。 你投射過來異樣的眼神。 詫異也好,欣賞也罷。 並不曾使我的舞步凌亂。 因為令我飛揚的,不是你注視的目光。而是我年輕的心。」

但是,千萬別以為喬揚不在乎各位讀者,不需要您的迴響…。您的回應,對我來講,是額外的花紅。因為您的回應,讓喬揚收穫更豐。此外,喬揚還是很虛榮的,如果各位好心的大爺看得起,還請多賞喬揚幾個點閱跟回應吧!Orz..(跪求)

最後,提供幾個連結,給有興趣寫當個部落客(blogger)的朋友參考。
一、蔡志浩,Taiwan 2.0,
部落格的理由
二、蔡志浩,Taiwan 2.0,部落格:為誰寫?如何寫?
三、老貓,老貓學出版,傳統編輯對部落格新手的寫作建議:一個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