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市場關聯性

這篇文章點出了一個重點--市場的連動性。在現今全球化的架構下,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波下跌由中國的大跌起始,而去年五月全球股市的大跌,則是由冰島及部份中東國家領跌。就這波來看,股市以外的金融市場也未能倖免,商品、房地產以及原物料行情都不好看。

這麼說,分散是無用的?!既然跌都一起跌,幹嘛分散。不盡然,投資組合理論說明只要商品不是百分之百相關,分散還是能帶來好處。一網打盡的投資組合不會錯失任何的跌幅,但也不會錯失任何的漲幅。這個方法很笨,但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卻是一個可以考慮的作法。

對於不好於此道的投資人而言,最關心的問題不是投資組合夠不夠分散,而是在於資金可能的走向。網友
總幹事曾提過全球資金有五大水庫:1. 央行、2.債券、3.房地產、4.股市、5.原物料。錢再怎麼流動也脫不了這五個水庫,就這這波來看,美國公債的揚升,顯示了部份的資金有轉入的跡象。然 而,這是否意味著債市的多頭呢?或許還言之過早,應該觀察的變數很多,通膨、FED動向、全球股市、原物料…都值得密切留意。

《補充》
文中提及以
氣候為標的的衍生性商品,目前類似的商品有巨災債券。 巨災債券一般為保險公司 (或再保公司),為規避巨災所造成的損失,而發行的債券。所謂巨災指的是海嘯、地震等天然災害。若巨災發生,發行人可免除、降低或延緩償還本金;若未發生 巨災,則投資人可坐領本利。由於影響該巨災債券價格的主因為天然災害,和一般金融市場的關聯性較低,常被用來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經濟學人:現金流量過高 投資步調一致 難怪全球股災連環爆
2007 / 03 / 13 星期二 22:23
鉅亨網編譯林賴穗/綜合外電‧3月13日

投資人並沒有如他們所想,作到分散投資,原因為何?

「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投資人在上股市小學時,就已受到教誨,避免金融災難的秘密,是要確實作到分散投資。

不過當市場於 227崩跌時,投資人卻找不到避難所。先是中國股市下跌,接著是歐股,然後華爾街。新興股市同樣受到衝擊。公司債的利差擴大,油價下跌。甚至連黃金也受波及。唯獨日圓和政府公債走高。

這種全球步調一致(marching-in-step)的走法,被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策略師 Henry McVey稱作統一市場 (market of one)。「分散投資在這種環境下,無法帶來投資人所預期的好處」。

根據美林 (Merrill Lynch)的說法,過去 5年來,包含美國小型公司的Russell 2000指數,和華爾街主要指數 S&P 500指數的關聯性達到 94%,這或許沒什麼好意外的。比較危險的,是「國際股市也沒有提供任何分散風險的機會」,它們的走勢和 S&P 500的關聯性達到 95%。 最讓人訝異的,是避險基金和股市的關聯度達 94% ,甚至連房地產和華爾街的關聯性,也達到 81%。

何以如此?《經濟學人》指出,最顯而易見的一種解釋,是眾人最耳熟能詳,引領各種資產價格上揚的「現金流量過高」的現象。對於如何測量現金流量,或是該稱 謂是否具有任何實質意義,市場曾經有過健康的討論。但是多數人同意,亞洲的儲蓄過高,以及原油出口商,在推升金融市場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據JP Morgan的預估,全球現金流量在 2002-2006年間增加了 3.9 兆美元,其中約有 50%來自亞洲, 40%來自原油生產商。

龐大的現金流量,先是流入國庫券及債券等沒有風險的資產,推低上述資產的收益,導致其他投資人受到引誘,轉向他處尋求更高的報酬。

與此同時,退休基金一直在減少投資股票的部位,引發市場追求收益的風氣。凡是收益在平均以上的資產,其價格紛紛走升。比較投機的投資人,因而受到引誘,借進沒有風險的資金,投資在風險較高的證券,形成坊間所傳的「套利交易」。

隨著更多的資金追逐風險資產,兩者間的關聯於是跟著增加。同樣的邏輯,當投資人開始厭惡風險,想要削減其部位時,這些資產於是一起走跌。如果資產的規模不大(例如商品),則齊跌的效應可能特別劇烈。

如此一來,要說是哪一種資產引領市場下跌,遂變的困難。不論是中國絆倒了華爾街,或是日圓兌美元的匯率,導致公司債下跌。投資人還滿喜歡這種將盤子放在棒子上旋轉的馬戲團把戲,只要一個盤子開始下跌,表演者必須馬上予以照應,轉身處理,冒上其他盤子可能跟跌的風險。

避險基金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導致這種關聯性出現差異。避險基金有兩項重要特色:它們的目的在創造絕對報酬,它們同時借錢來強化報酬。這兩種特性讓它們在價格不利於它們時,迅速削減部位。過去在退休基金主宰市場時,避險基金得以安然度過價格波動,因為它們抱持長線看法。

這樣的結果,造成市場長期沒有波動,資產價格在劇烈的修正下,緩步走升,如同發生在 2006年5月,以及近期的跌勢一般。

那麼投資人究竟應當如何自股市中,真正作到分散投資?其中的一個做法,是尋找資產,譬如仍未問世,以氣候為標的的衍生性商品;另外一個做法,則是採用書中敘述的古老作法,買進安全天堂中最安全的債券。過去5年來,債券價格傾向和股票呈現逆向走勢。

不過情況也不會永遠如此。1990年代,全球通膨及短期利率走低,股票及政府債券一同起落。這種情況在網路泡沫破裂後出現變化,因為投資人逃離,轉向資金避風港。

近來債券走勢超越市場的表現,顯示市場對於經濟成長確實感到憂慮,此一情形和 2000-2002年相仿。倘若通膨真令人恐懼,哪麼投資人應當買進商品。投資人在分散投資前,應當選擇要規避哪一項風險。

原文網址: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fi=\NEWSBASE\20070313\ WEB742&vi=32040&date=20070313&time=22:23:50&pagetype=index1&cls=index1_headli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