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日 星期日

共同基金初探(一)

接觸共同基金大概有六年的時間,當中花了不少的學費在上頭,因而有了一些和報章雜誌不同的觀點。以下的文章,並不是反對共同基金,而是針對一些較少被提及的問題做探討。

(一)盡信媒體不如無媒體
在這個行銷至上的時代,不管是在何種媒體上,都能看到各家投信、投顧所做的廣告,置入性行銷更是屢見不鮮,以新聞稿的型式包裝廣告,讓一般大眾誤食了許多錯誤的觀念。以下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新興市場 南非閃金光」(2006/6/28 經濟日報
) 該篇新聞當中,引用了摩根富林明投信及德盛安聯投顧的觀點,陳述南非的經濟看好,且在這波的全球新興市場大跌中相對抗跌,加上南非的礦產題材,受惠於原物 料行情,未來前景並不看淡…。這篇新聞,算是較為含蓄的一篇廣告,文章的宗旨在於編織美夢。畢竟,其最終的目的是幫助投信賣基金給投資人。為什麼媒體願做 基金業者的宣傳工具?站在新聞記者的立場,這樣的新聞相當容易寫,只需要引用,不需要多做探究;再者,和投信投顧打好關係,對於日後資訊的取得能有所幫 助;更有甚者,和不肖投信合作,瞭解最近投信準備要拉抬的個股,動手搶進以賺取超額報酬。站在媒體的立場,投信投顧是他們的廣告主之一,當然不能得罪。因 此,在這樣的利益交換之下,媒體充斥著這樣的「廣告」,也就屢見不鮮。
因此,對於媒體上的報導,喬揚認為要抱持懷疑的態度檢視,特別是這一類勸進的報導。拿這兩年來講,新興市場股票氣氛熱絡,股市屢創新高, 不知有多少投資人前仆後繼的投入。而國內的新興市場熱潮,大概引爆在某週刊以金磚四國為題材大加宣傳之際,其後,各報章、電子媒體更是大加吹捧。投資人在 這樣熱絡的氣氛當中,紛紛進場買進,就為了圖那驚人的報酬,但卻忘了背後的風險。就在五月中,全球股市大回檔,MSCI全球指數跌幅近13%,新興市場跌 幅更是驚人,以MSCI新興指數來看由880點大跌至670點,跌幅約24%,將年初至五月中的漲幅全部回吐。而在先前,媒體卻是一面的看多,少有空方言 論,直至大跌時,才又隨勢報導。這樣的追漲殺跌的報導,一再地讓投資人套在高點或是大賠出場。

(二)投資理財要趁早?
另外,不論是所有的報章、雜誌甚至是教科書,都宣揚投資理財要即早開始的觀念。這樣的說法,主要的理由在於即早開始能讓投資在複利的作用 下,讓小錢滾成大錢。但是,喬揚要說的是,千萬不要神話複利的威力,特別是許多的宣傳都是拿偏高的複利報酬率做為試算依據。例如:只要每個月投資三千塊, 在15%的複利之下,30年後的資產淨值即可達2077萬,多麼美麗的遠景,無怪乎基金業者能吸納大筆的資金。喬揚質疑的是,未來會再這麼走下去嗎?歷史 資料畢竟是歷史,過去有這樣的報酬率,不代表未來也會持續。以台灣市場而言,證卷集中市場自民國五十五年開始交易,當時的股價指數100,人均GDP僅 237美元。到了民國九十四年底,股價指數6548.34,人均GDP達15271美元。四十年當中,股價指數成長65.5倍,人均GDP成長64.4 倍。台灣的人均GDP是否有可能在四十年後再成長65倍?用這段經濟飛速成長的期間做為計算報酬率的基礎來預測未來,會不會有失偏頗?

喬揚並不反對長期投資,但喬揚認為必須瞭解長期投資的本質。長期投資絕對不是「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買點絕對是需要加以考量的,在 一個相對的高點進場,還沒賺到錢,卻必須要承受賠錢的苦痛。雖說多數的股市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都能回到先前的高點。但是,所謂的「一段時間」到底有多 長?投資人到底能否承受這長時間賠錢的痛苦? 又投資人如果需要用到這筆資金時該如何?拿日本來說,1989之前的十七年中,累計漲幅十九倍,在1989年底,創下38957.44的歷史高點,之後便 急轉直下,在2003年四月,甚至跌至7600點。十六年過去了,雖然在這兩年來,日本股市漲勢凌厲,但這波高點17500,距離歷史高點也還有 20000點的差距。

即早開始投資理財沒有錯,但急就章地把資金全數投入,絕對不是個好選擇,特別是在市場氣氛正熱絡之際。要長期投資可以,但要先確定已經做 好準備,準備不只是心裡上的準備,銀彈上的準備更是少不了。即便機會再怎麼好,也不應將身全家押了下去,當留一些銀彈以順勢操作。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