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所謂專家的鼓吹及基金公司的用力行銷下,ETF的風潮在全世界延燒,截至2006年6月底為止,全球ETF總 數達596檔,資產總額更達4871億美元。目前美國股票交易中,成交量最大的前二名的並非Microsoft、GE等個股,而是QQQ(以NASDAQ 100指數為連結標的)及SPDR(以S&P500指數為連結標的)。而台灣最早的ETF則是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股市代碼:0050,成立於 92年6月30日,以台灣50指數為連結標的,其走勢和大盤指數無太大差異),截止95年6月底止,規模已經達到386億,和國內最大的共同基金- 摩根富林明JF新興科技基金的64.54億相比,規模大上近六倍。以上再再顯示ETF的吸金魔力,無怪乎最近市場上又新增了寶來台灣中型100基金(股市 代碼:0051),以及富邦台灣科技指數基金(股市代碼:0052),在這個國內型股票基金規模逐年下滑的年代,ETF無疑是投信公司另一獲利法寶。
而主管機關最近更大力推動指數編製,預計明年初推出「台灣高股息指數」和成份股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台灣發達指數」, 供國內投信依據指數發行ETF。並且計劃開放投信,以台灣交易所外的機構所編製的指數,做為追蹤標的,申請ETF上市,同時也要授權投信,以加權股價指數 系列來發行ETF。這再再的顯示ETF的市場不僅國外熱,國內更是熱到燙手。然而,ETF真的是投資人救星?有了ETF,台灣的投資人就能從此過高枕無 憂,幸福快樂的日子?
喬揚節錄了近三年的資料如下:
報酬指數和指數最大的不同,在於現金股利的計入,因此報酬指數的報酬率會較指數報酬率為高。
從上表可以發現,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的績效表現和台灣50報酬指數並無太大差異,就ETF的標準而言,尚稱稱職。
如果我們分年度來看,民國92年,傳產當道的年頭,台灣50報酬指數明顯勝過一大票的上市股票型基金,大勝18%; 93年,台灣50報酬指數同樣贏了上市股票型基金,小贏6%;94年,電子股漲勢再起,上市股票型基金才贏過台灣50報酬指數,贏了28%。如以名次做觀 察,雖然台灣50報酬指數在92、93年的績效表現優異,但94年卻大幅落後給上市股票型基金,因此,三年期報酬率排名落到91名,只打敗42.5%的共 同基金。
若以電子指數(證交所未提供電子報酬指數,因此以電子指數代替)和上市股票型基金相較,電子指數除了92年表現優異外,93、94年的表現不盡理想,三年期的報酬率排名106,僅打敗33%的共同基金。
看了上面的資料,你/妳發現了什麼?為啥台灣的指數(ETF)好像沒有國外的那麼神奇?喬揚猜想這或許是因為資料期 間還不夠長,也可能是因為台灣的市場還不夠建全,不夠透明的資訊讓共同基金經理人有所發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挑間具誠信的基金公司,挑支長期績效穩健 的基金,還是"有機會"打敗指數。只是,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投資人還是得定期留意自己的基金狀況並做處置。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