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熟悉職業棒球的朋友,可能不曉得小瀨浩之與Zack Greinke這兩位球員。
小瀨浩之是日本職棒歐力士隊球員,年僅24歲。2007年第三輪選秀進入歐力士,是位極具潛力的球員,備受球團期待,其打擊天份亦為鈴木一朗讚賞。去年共出賽了78場比賽,儘管打席數未到列入排行榜的標準,但他也繳出了打擊率達3成03,上壘率3成35的成績單。2010年該是他大鵬展翅的一年。
大聯盟堪薩斯皇家隊的Zack Greinke(葛蘭基)也是位年輕的優秀球員,或者說他已是享譽盛名的球員。Greinke是2009年美聯賽揚獎得主,年度防禦率2.16,創下美聯自2000年以來投手單季最低成績。並於229.1局中祭出242張老K,WHIP更低到只有1.07。
為什麼特別提這兩位球員?他們的共同點除了年輕並且優秀之外,似乎沒有共通點。一位是外野手,一位是投手;而且分屬於美日兩國的職棒聯盟。
故事當然還沒結束,且聽細說分解。
Zack Greinke於2002年被皇家隊以第一輪第6順位選入球隊,並以飛快的速度登上了大聯盟投手丘(註1)。就身處弱隊的一個菜鳥而言,Greinke在2004年投出不錯的成績。當季8勝11敗,防禦率3.97,並且拿下新人王票選第四名;2005年的開季他同樣表現亮眼,但在他拿下第一場勝投之後,Greinke卻好似中邪似的,五月後的接連三個月投得荒腔走板,防禦率高達10.08、6.75、6.83。
2006年的Greinke不見好轉,有如失神落魄一般。先是在春訓時突然離開春訓營,之後從球場上消失了兩個多月,一直到六月調到2A重新出發,最後在九月才回到大聯盟,當季只出賽3場,計6.1局,防禦率4.26。
2007年的Greinke三魂六魄回來了大半,先發後援兩頭跑,留下出賽122局,7勝7敗,防禦率3.69的成績。2008年球季,該說是Greinke證明他身手的一年了。先發32場,拿下13勝10敗,防禦率3.47,WHIP 1.275;並在202.1局中送出183K。至於2009年嘛…你知道的,他拿下了大聯盟投手的最高榮譽象徵-賽揚獎。
Greinke那失落的一年半,顯然不能以新人常見的"撞牆期"來解釋。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答案是憂鬱症併發社交焦慮症。在2006春訓期間,社交焦慮導致他無法與人相處,也無法接受教練的指導。球團只得讓他離營,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而最終Greinke也沒有辜負球迷及球團的期望,以亮眼的成績回報。
Greinke有過一段不幸的歲月,但最終他克服了疾病,再度站上投手丘,成為傑出的投手;然而,另一位主角小瀨浩之就沒這麼幸運了…
小瀨浩之於日前(2010/2/5)墜樓身亡,地點在歐力士隊春訓所投宿的沖繩某家飯店。根據調查,現場並無任何打鬥或其他事故的痕跡,因此小瀨浩之很可能是自殺身亡。而根據與他熟識的友人所說,小瀨浩之是位心緒敏感的人,更有球團前輩指稱他的抗壓性不足;而在事發前一天,隊友及友人都察覺到小瀨浩之心事重重,相當沒有元氣。爾後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小瀨浩之的球技是受到肯定的,但其心理卻有著自己所無法克服的障礙。小瀨浩之可能和Greinke相同,有著精神方面的疾病,或許也同樣罹患了憂鬱症一類的精神官能症(註2)。
不同成因的壓力會造成緊張、焦慮、憂鬱、躁鬱等情形,若前述症狀的強度及頻率較高,有可能是罹患「精神官能症」(如: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並不罕見,例如當中的憂鬱症就是現代工商社會常見的疾病.。據統計國際間的發生率約為15%,女性發生率約為10%-25%,男性發生率則約為5%-12%。而聯合國衛生組織更將憂鬱症其列名為2020年最需留意的疾病。
說穿了,精神官能症和一般疾病並無太大差異,差異只在於生理與心理。然而生理的問題容易查覺,心理的問題卻是不易發覺,也常被忽視。個人認為小瀨浩之的悲劇,除了其自身原因之外,更曝露出日本球團、社會對於精神官能症的認知不足;而隊友所說的抗壓性不足,更是武斷也無知…
最後,提供三個網址,給看倌們對精神官能症多點認識。
註1:王建民扣掉受傷的那年,花了四年才在大聯盟初登板;曹錦輝也是四年達陣;而Greinke的初登板是2004年5月22日,大概只花了一年半時間。而且…那時他才20歲~
註2:就醫學的角度而言,精神疾病種類繁多,分類也不容易。若以發病情形是否嚴重來區分,可以為「精神病」及及「精神官能症」兩種。
精神病患者的人格已經有所扭曲,外表態度及行為表現怪異、退化,常有幻想及明顯的思考障礙,且對本身的病情毫無認識且不願改變自己。
而精神官能症自我功能大抵健全,但常有焦慮、憂鬱等情緒,對自己的病情多少有點認識。一般常見的憂鬱症、躁鬱症多屬於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