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無常與隨機

今天喬揚去慰問朋友B與M,他們的至親往生了。還好,他們的心情雖然悲傷但還算平靜。人生無常,很多事情是料想不到的。

喬揚學過幾堂的統計與計量課程,從中學了點皮毛。在這些課程當中,我們試著把經濟、社會現象數量化,然後應用各種統 計方法來解讀,試圖剖析其背後意涵,或是預測未來。但是,即便我們的方法再怎麼縝密,我們還是不能「掛保證」,無法百分百肯定的說過去的某個現象是什麼因 素造成的,或是推導未來肯定會如何如何,這最主要是因為「隨機」。有些東西,是人類所無法測度的。喬揚這邊講的不是神鬼,而是自然定律。這麼講吧,今天喬 揚在家看電視,突然張國痣老師來敲門要報我名牌,這件事的可能性有多高?微乎其微,趨近於零。但有沒有這個可能?有的。

回到正題,人類行為與社會現象沒有不可能或是確定。拿股票市場來說,我們都知道股市的長期趨勢向上,但是明天呢?喬 揚不曉得,或者說我無法肯定。即便喬揚資源無限,投入無窮的人力與物力,我還是無法肯定。最多我只能說明天「很可能」會如何,因為隨機使然。反之,如果有 一個人信誓旦旦的告訴你,明天肯定會如何,如果不準就剁烏龜的頭,那這個人九成九是個騙子。

雖然人生充滿不確定性,雖然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時間軸的右邊是什麼,但我們仍然可以(也必須)對未來做出規劃。例如: 對於生命安全,人類發展出保險互助,就是為了在意外發生時減低損失。對於投資,我們同樣也可以管理風險,評量投資組合可能的風險,做出適當的風險規避(包 含不做任何規避),這樣才能在市場中走的長遠。

對於投資組合風險控管有興趣的的朋友,不妨參考網友獵豹的文章。
你(妳 )願意承擔多少風險?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article_id=6276441
你(妳)要承擔風險或分散風險?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article_id=6390132
投資風險決定於您自己而非市場!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article_id=7044396

另外,當中的Stasis專欄內也有多篇文章值得您參考。

本文亦刊載於獵豹部落格-Boc專欄~~無常與隨機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十分之一法則

股 市的變動很有趣。起漲時,投資人往往會猶疑,不敢買進股票。因為初升段前的下跌與低檔整理,讓投資人大受傷害,一時之間,投資人深怕重蹈覆轍,不敢貿然進 場,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盤起漲;接著,當大盤越漲越高,散戶投資人再也按捺不住少賺的痛苦,於是進場追高,在散戶螞蟻雄兵的力量推動之下,大盤持續上漲,此 時散戶投資人嘗了甜頭,忘了苦頭,繼續加碼買進,期望能賺到更多。最後,買氣有時而窮,當散戶的推升再也擋不住獲利出場的壓力,股市便悄悄地在眾人的一片 看好下跌。此時,後知後覺得散戶還一廂情願的認為這又是上漲階段中的另一個回檔整理,再度加碼,最後便落入了賠錢的陷阱,將先前的獲利吐回,更有甚者,落 得個血本無歸。之後,在眾人失去信心時,股市又悄悄上漲,啟動了另一個循環…

《史記.貨殖列傳》提到:「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曾有股市前輩循著這個道理,提出所謂的「十分之一法則」。所謂的「十分之一法則」,指的是單日成交值萎縮至頭部量的十分之一時,就是逢低買進的時點,此時進場風險極低,但是上漲空間卻是相當寬闊。然而,這個法則是否真的管用?待BOC來做一探討。

樣本期間為民國80年至今。操作方法為:在成交量降至頭部量十分之一以下時立即買進,買進半年內賣出。結果發現,在近十六年的期間中,總共出現了七次的買賣點,列表如下:

七次當中,一次小賠,一次損益兩平,五次大賺,平均漲幅32%。

當然,投資人不可能那麼神準,剛好賣在最高點。就把32%打個六折吧!平均而言,投資人仍能獲得19.2%的漲幅。 嘿嘿~心動嗎?上一個頭部量出現在95/5/5,量能為1903億,加權指數為7370點,即量能要衰減至190億方為進場時機。等得到嗎?要等多久? BOC也不知道...前四次的買賣點出現在80至84年間,之後約三年一次買賣點,然而距離上次買賣點出現以來,已四年半未曾出現過買點,也顯示出在近年 台股波動性來已趨向和緩。

「在股市絕望時進場,在股市充滿希望時出場」,這句話是股市中少數亙古不變的真理,卻是知易行難,投資人傷的傷、逃的逃,哪還有進場的勇氣與本錢呢?

十分之一法則不是股市聖盃,但其背後的精神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類似的方向不勝枚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

總幹事的投資筆記-1012大型股操作法-九週KD no.432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article_id=6020431

總幹事的投資筆記-1012每年只賺15%乖離率篇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article_id=6021316

總幹事的投資筆記-Nelson來稿分享-周kd低檔操作法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article_id=6749166

(本文同步刊載於獵豹部落格BOC來稿~~十分之一法則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12月18日 星期一

四四三三法則

四 四三三法則是什麼?對於共同基金有點瞭解的人應該都不陌生。所謂四四三三法則乃是篩選基金的法則,挑選中長期績效穩定且優異(前四分之一),短期績效良好 (前三分之一)之共同基金。該法則之背後想法為:中長期績效比短期績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短期績效,該法則顯然符合「投資應注重長期績效」的精神。然而, 四四三三法則是否為投資人的聖盃?投資人能否從此高枕無憂?這就是本篇文章探討的問題。

以下運用四四三三法則,以國內之上市型股票基金做一觀察,以瞭解四四三三法則之績效。篩選法則如下:(取自
gogofundhttp://tw.gogofund.com/fund/comment_selectedfund4433.asp))

第一個 『四』:一年期基金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四分之一

第二個 『四』:二年、三年、五年、今年以來基金績效在同類型基金前四分之一

第三個 『三』:六個月基金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三分之一

第四個 『三』:三個月基金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三分之一

樣本說明如下。依
2003年績效挑選,符合篩選規則之基金為85支(亦即至2003年底,成立滿五年之基金);依2004年績效挑選,符合篩選規則之基金為107支;依2005年績效挑選,符合篩選規則之基金為131支;


經四四三三法則篩選後,中選基金分別為:

2003年-日盛上選、JF中小 (怡富中小)

2004年-統一統信、日盛精選五虎;

2005年-元大經貿、盛華2000高科技、保誠電通網、犇()華高科技 (倍立高科技)、統一奔騰、建弘電子、元大新主流。

從名單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年來,沒有任何基金重複入選,要持續的通過篩選並非易事。

績效列表如下:

以日盛上選做為說明,04年績效為-1.72%,該年度績效在上市股票型基金排名第88(總評比基金173支);05年績效為74.58%,該年度績效排名第5(總評比基金171支);06年績效(僅計算至11月)為9.24%,該年度績效排名第112(總評比基金176支)。綜觀上表,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經嚴格挑選出來的基金,每年的績效起伏相當大,無法有效且持續地打敗其他基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四四三三法則不是眾
"專家"大力鼓吹的嗎?為何禁不起檢驗?!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四四三三法則背後的假設:「過去表現良好的共同基金,未來也會有優良之績效表現」。但是,如同所有基金的績效說明一般,「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金融市場變化莫測,基金經理人及研究團隊流動頻繁,基金要長期且持續勝出並非易事。

或許有人會提到,共同基金的目標在於打敗大盤,只要能打敗大盤就是成功。以日盛上選來說,累計
35個月報酬率為87.43%,相較於加權指數的23.26%, 已經是相當優秀的了。不妨探討持股內容,國內股票型共同基金中,至少七成的持股押於電子股(特別是中小型電子股),和加權指數相比並不合適;但和電子指數 相比,也不盡公允,因為電子指數以大型權值股馬首是瞻,而基金經理人偏愛的中小型電子股卻常和大型權值股脫勾。此外,投資人真能信服於所謂的「打敗大 盤」?

四四三三法則的背後精神甚佳,「投資要以長期績效為著眼點」,這點是值得投資人學習的。但四四三三不是萬靈丹,投資人若企盼四四三三帶來超額報酬,可能只是緣木求魚。

國內上市櫃公司上千家,當中也有許多具國際競爭力的好公司,我國外資持股高達
35%不是沒有原因。台灣股市多的是好股票,我們不必妄自菲薄。投資人不妨試著自行選股,別急著否定自己,自行選股不見得有那麼困難,高人有高人的玩法,而懶人也有懶人適合的投資術,打好基本功,一步一步來,其實不困難。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在股市中獲得財務自由。

至於如何做?豹大總大的園地裡已經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材料供我們取用,入門者不妨看看豹大的分類文章:上市櫃公司財務分析讀書心得分享,總大的投資的一些方法與常識投資失敗經驗耕讀所獲
財報解析。當然,這只是開始,投資理財的學習之路永無止盡,唯有不斷的反芻自己的想法,解構再建構,才能形塑出自己的致富之道。

(本文同步刊載於獵豹部落格BOC來稿~~四四三三法則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12月14日 星期四

過度自信

最近讀到了一篇論文,內容頗為有趣,讓喬揚有些感想。

這是一篇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主要是以健康俱樂部消費者的合約選擇以及每日參與的資料做研究。合約類型共有三種:一、單次付費十美元;二、月付七十美元;三、年付七百美元;就理性的消費者而言,參與次數越多,選擇長時間合約越有利。但研究發現,消費者常常高估了自己的參與次數,而導致所付出單位成本反而較計次以及短期合約來得高。~Vigna and Malmendier, "Paying Not to Go to the Gy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 96(3)

也就是說,消費者常因為"過度自信",而導致"過度消費",最後肥了廠商,瘦了荷包。投資人也常有過度自信的現象,在做了一番功課後買進個股,自認手中的股票是萬中選一的好股票。若股票上漲,投資人會對未實現的獲利沾沾自喜,也因此加深了持有的信心;若股票下跌,投資人非但不會退出,反而有繼續加碼的現象,使自己更加陷於泥淖之中。這也就是所謂的"承諾昇高",投資人正當化自我行為,以求行為的一致性。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股市每上漲1%,投資人就高估自己的智商1分;股市每下跌1%,投資人就低估經理人的智商1分」。我們是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呢?

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61-獵人

最近看到一個笑話,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兩位獵人雇了一架飛機,載他們到加拿大荒野中的糜鹿狩獵區。抵達目的地後,駕駛員同意兩天後飛回來載他們,但提醒他們,飛機只能為每位獵人載一頭糜鹿。太重的話,引擊吃不消,飛機恐怕沒辦法飛回家。

兩天後,駕駛員回來了,儘管先前已有警告,每位獵人都殺了兩頭糜鹿。駕駛員說:「太重了。」「但是去年你也說過同樣的話,」一位獵人說道。「還記得嗎?我們每人各多付了一千美元,你還是把四頭糜鹿都載起來了。」駕駛員勉為其難答應他們。飛機終於起飛,但一個小時後,油量偏低。引擊噗噗作響,駕駛員迫降地面。兩位獵人滿眼金星,但毫髮無損,爬出飛機殘骸。「你知道我們在哪裡嗎?」其中一位問道。「不太確定,」另一位答道,「但看起來很像去年墜機的地方。」~出處:「約翰.聶夫談投資(John Neff on Investing),作者:John Neff & S. L. Mintz,寰宇出版社,ISBN:957-0477-13-X,141頁」

人類從未在歷史上學到教訓,不是嗎?近期的台股持續增溫當中,何時會到頂呢?屆時又要套牢多少投資人呢?喬揚不曉得。但喬揚知道,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但卻期望有著不同的結果,可預見的,我們將會成為獵人三號…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10月26日 星期四

59-Google快訊

你常常為了追蹤某個新聞而成天翻報紙、電視嗎?常為了漏失訊息而懊悔不已?來了!來了!救星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來了!來了!Google alerts從椰子樹梢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是的,又是萬能Google大神所提供的服務。Google快訊:http://www.google.com/alerts(沒有Gmail帳號也可以使用該服務,但如果需要Gmail帳號的,歡迎跟喬揚索取)

Google快訊會定期搜尋網路,當線上出現符合您設定主題的新聞文章時,會寄送電子郵件給您,例如:設定關鍵字" 櫻花鉤吻鮭",只要有"櫻花鉤吻鮭"的相關新聞,Google會主動寄信通知你。又假如你在留意"台積電",同樣的,設定好關鍵字"台積電"之後,有啥台 積電的雞毛蒜皮新聞,Google快訊都會告訴你。

又如果我覺得天天發送太過於頻繁,那也不打緊,Google快訊可以設定成一週追蹤一次,它會整理一週內的相關新聞一次寄給你。

此外,如果追蹤的新聞多了,放在收件匣很凌亂,那又該如何?
這時,可以配合outlook express的郵件規則,將不同關鍵字的新聞做分別歸類。
例如:先建立"股票"資料夾,設郵件規則,將主旨包含"台積電"、"台塑"的郵件,歸到"股票"資料夾。這麼一來,和"台積電"、"台塑"相關的新聞,就會乖乖的歸到"股票"資料夾
(相關設定請見:
http://www.ndhu.edu.tw/~comput/computer_c/board/mailads.htm

以上,報告完畢,請享用!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10月25日 星期三

58-武陵農場,我又來啦!

熟悉喬揚的人應該都曉得,喬揚對於出外旅遊,愛好山林勝過大海,而又以超過海拔一千公尺,林相整齊的山林為最。符合這樣的條件的地點之一,就是武陵農場。

武陵農場位於台中縣和平鄉,但由於中橫青山至德基路段現今仍未修復,從台中前往者必須由埔里-合歡山-梨山-武陵農 場路線迂迴前往,反倒是多條路線當中最耗時的。比較快的方式是由由台北-宜蘭-棲蘭-南山-武陵,或是花蓮-太魯閣-大禹嶺-梨山-武陵,以及桃園-三民 -巴陵-明池-棲蘭-南山-武陵。

這個地方的美麗,喬揚去年過年和喬兄已經拍了些照片給大家欣賞了(點我看照片)。前幾天,喬揚又去了一趟,再來些照片給大夥看看(點我看照片)。在這邊要特別感謝zoomr先生友情贊助Nikon D50相機一台,喬揚才能帶回點武陵的美麗。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以下提供一些連結,有興趣的不妨看看~

武陵農場官方網站

林務局的介紹(不妨點"多媒體欣賞",看看美景)

某位網友拍的照片,值得一看

行遍天下月刊的報導

先前喬揚號召親友團時的文宣廣告

【新聞】消失20年 櫻花鉤吻鮭重返司界蘭溪

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山中行

10/09(日),喬揚到梨山、合歡山一遊。山上的二葉松、台灣杉等原生植物長的很美,路旁一畦畦的青翠的高麗菜園和成片的果園,呈現出台灣農業技術的發達。高山蔬菜很鮮甜,高山水果更是可口,兩旁的農作與原始林呈現的畫面也很和諧,但有些地方卻相當地殺風景…

首先是"虎神"紛飛,車子才停下來,路旁的蒼蠅就像神風特攻隊似的殺了上來。怪了!哪來怎麼多蒼蠅?原來是肥料的緣故,農人為了種出碩大甜美的作物,成堆成堆的使用各式有機肥料,蒼蠅便隨著肥料而來。

再者,道路坑坑巴巴,千瘡百孔。為了載運肥料農藥,為了運送作物,大貨車在原已脆弱的道路上不停行駛。道路持續地補,也持續的壞。當然,觀光客的絡繹不絕也是破壞環境的凶手之一。

喬揚不禁想到,為了吃這些高山水果蔬菜,破壞台灣最純真美好的原始林,這樣值得嗎?林木伐了,大地越來越無法涵養水份。大雨一來,山上的土石齊下,不但危 害百姓生命,更縮短了水庫的壽命。大量的土石讓自來水廠必須砸下更多的成本,投入更多的化學藥劑加以淨化。我們喝的水摻雜著上游作物的肥料、農藥以及更多 的淨化藥劑。為了吃這些高山作物,我們所付出的成本會不會太大了呢?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10月8日 星期日

報酬的兄弟叫風險

媒 體常常過份渲染報酬率,不時可以看到績效(報酬率)最佳基金,幾年期平均報酬率多高多高云云,總是繞著報酬率做文章。然而,對於報酬率的雙生兄弟-風險, 卻幾乎絕口不提。這樣報酬率為王的宣傳方式,常讓投資人大受傷害,投資人很難禁得起少賺的誘惑,在高點的時候按捺不住而進場,最後在市場裡損兵折將。

一般常用標準差來判斷風險,但標準差讓一般人不易親近,因此,我們試著從年度報酬率來看看風險的長相。在我們進入正 題之前,先來個前情提要。這波股市大多頭約莫從2003年初起漲,四年來,以已開發國家為主的MSCI全球指數漲幅約70%,MSCI新興市場指數更是兇 悍,漲幅約170%;而商品市場約莫自2002年初起漲,至今CRB指數漲幅約莫60%。在這個股市大多頭的帶動下,某些市場、基金出現瘋狂的報酬率(一 年50%以上)也不會令人太意外。

以下喬揚節錄了一些近年來火紅的各類型基金報酬率資料,資料取自晨星台灣網站。

當你/妳先看一年、三年、五年報酬率的時候,你/妳第一個感觸一定是:「世界真美好」,第二個感觸一定是:「他X 的,為什麼我沒有早點買?」看倌先別賭爛,當我們今天把各期間報酬率合在一起看的時候,應該不難發現一個現象:三年平均收益>五年平均收益> 十年平均收益。這數據背後的意涵是什麼?我們不難得知:近年來的報酬率遠超過數年前的報酬率。那有沒有可能是過去的某些年度賠了不少,因為近年來的表現實 在太好,而掩蓋住了賠錢的年度?答案是肯定的。以美林新興市場基金為例,一、三、五、十年度收益分別為21.01%、31.31%、22.77%、 6.22%。然而,如果仔細瞭解其各年度績效,將會發現這支基金在2000-2002年三年間都是賠錢的(分別是-33.43%、-11.07%、- 9.86%),這樣的情景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或許有人留意到,印度基金表現相當優異,即便是十年平均報酬率還高達23.6%。而且印度人數理能力強,更諳英文, 人力素質高且人口眾多,又是金磚四國中的成員之一,真是個投資的好所在!果真如此?!別忘了,台灣也曾寫下世人口中的經濟奇蹟,更獲得亞洲四小龍的美名, 但如今又是怎樣的情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未來的事很難看得準。

對於報酬與風險,只有一句話是恆成立的。「高報酬常伴隨著高風險,但高風險未必高報酬」。在進場之前,務必先考量清 楚自己期望的報酬率如何,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又是如何。無法承受高報酬商品的大起大落,就不要在上面投資過高的比例,或是乾脆不要投資該商品。承受不了高 風險,就當個承受不了高風險的人,少賺不會死人,但是賠錢的苦痛卻不是人人都受得住。不是每個人都得當神,把二十萬變一億什麼的。認識自己,找到一個適合 自己的投資屬性的方法才最重要。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9月12日 星期二

台股ETF好?還是台股基金好?

根 據國外的資料顯示,共同基金要打敗指數的難度相當高。長期來看,只有三分之一的股票型基金能打敗市場,若再加上存續偏差及相關交易費用的考量,能打敗 ETF的基金更為稀少。因此,常可以看到國外專家建議投資人投資ETF,因為ETF的交易費用低廉,不需花時間挑選,又能享有高過一般基金的報酬。

在這些所謂專家的鼓吹及基金公司的用力行銷下,ETF的風潮在全世界延燒,截至2006年6月底為止,全球ETF總 數達596檔,資產總額更達4871億美元。目前美國股票交易中,成交量最大的前二名的並非Microsoft、GE等個股,而是QQQ(以NASDAQ 100指數為連結標的)及SPDR(以S&P500指數為連結標的)。而台灣最早的ETF則是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股市代碼:0050,成立於 92年6月30日,以台灣50指數為連結標的,其走勢和大盤指數無太大差異),截止95年6月底止,規模已經達到386億,和國內最大的共同基金- 摩根富林明JF新興科技基金的64.54億相比,規模大上近六倍。以上再再顯示ETF的吸金魔力,無怪乎最近市場上又新增了寶來台灣中型100基金(股市 代碼:0051),以及富邦台灣科技指數基金(股市代碼:0052),在這個國內型股票基金規模逐年下滑的年代,ETF無疑是投信公司另一獲利法寶。

而主管機關最近更大力推動指數編製,預計明年初推出「台灣高股息指數」和成份股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台灣發達指數」, 供國內投信依據指數發行ETF。並且計劃開放投信,以台灣交易所外的機構所編製的指數,做為追蹤標的,申請ETF上市,同時也要授權投信,以加權股價指數 系列來發行ETF。這再再的顯示ETF的市場不僅國外熱,國內更是熱到燙手。然而,ETF真的是投資人救星?有了ETF,台灣的投資人就能從此過高枕無 憂,幸福快樂的日子?

喬揚節錄了近三年的資料如下:


報酬指數和指數最大的不同,在於現金股利的計入,因此報酬指數的報酬率會較指數報酬率為高。

從上表可以發現,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的績效表現和台灣50報酬指數並無太大差異,就ETF的標準而言,尚稱稱職。

如果我們分年度來看,民國92年,傳產當道的年頭,台灣50報酬指數明顯勝過一大票的上市股票型基金,大勝18%; 93年,台灣50報酬指數同樣贏了上市股票型基金,小贏6%;94年,電子股漲勢再起,上市股票型基金才贏過台灣50報酬指數,贏了28%。如以名次做觀 察,雖然台灣50報酬指數在92、93年的績效表現優異,但94年卻大幅落後給上市股票型基金,因此,三年期報酬率排名落到91名,只打敗42.5%的共 同基金。

若以電子指數(證交所未提供電子報酬指數,因此以電子指數代替)和上市股票型基金相較,電子指數除了92年表現優異外,93、94年的表現不盡理想,三年期的報酬率排名106,僅打敗33%的共同基金。

看了上面的資料,你/妳發現了什麼?為啥台灣的指數(ETF)好像沒有國外的那麼神奇?喬揚猜想這或許是因為資料期 間還不夠長,也可能是因為台灣的市場還不夠建全,不夠透明的資訊讓共同基金經理人有所發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挑間具誠信的基金公司,挑支長期績效穩健 的基金,還是"有機會"打敗指數。只是,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投資人還是得定期留意自己的基金狀況並做處置。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7月14日 星期五

54-定時定額初探

(一)定時定額的優缺點

投資要賺取豐厚的報酬,一靠內線,二靠槓桿,三靠時間。一般人跟一、二無緣,只能靠時間,但是,在許多的市場裡,在谷頂投入,大跌了還堅持不放手,一昧的以「長線投資」來說服自己,其實只是在麻醉自己罷了。會不會解套?通常會,但是那一天可能得等上很久很久…

以JF日本小型企業基金的績效來看,在1999年創下了603.66%的優異報酬,應該沒有多少人能抵擋住誘惑。但是,在之後的2000年到2005年, 其報酬率分別是-74.78、-19.36、-20.22、59.00、9.46、67.68。這意味者,如果在2000初禁不起誘惑而進場,經過三年, 本金僅剩原來的16%,報酬率-84%。即便再過三年,等到了近年來日本難得的多頭走勢,這筆投資依然沒有回本,報酬率是-47.4%。

如果以定時定額的方式進場,2000年至2002年三年間的報酬率是-39.75%,2000年至2005年六年間的報酬是66.77%,年平均報酬率11%。同樣的時點,一個是單筆買進,一個是定時定額,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

我們先來對定時定額做點瞭解。定時定額是在每個月的固定日期,投資固定金額於共同基金。由於扣款金額固定,所以在基金淨值上漲時買進較少單位數,下跌時買 進較多單位數;又由於扣款時間固定,不必費心選擇進場時點;再者,在持續扣款之下,能避免在高檔一次買進的風險。在上例中,由於這六年來,日本股市呈現一 個先下後上的走勢,正好能發揮定時定額的優點,在低點大量買進,待上漲時,就能獲得不錯的報酬。

不過,定時定額也不是全然沒有缺點的。如果定時定額遇到了一個和前述相反的狀況,基金淨值呈現先上後下的倒V型走勢,中途雖然有過正報酬,但到頭來將會是 一場空,得等到另一個多頭再起時才能有所獲利。而這一等,可能又得要花上好些年。此外,扣款次數越多,新的扣款對於成本的影響將會逐次減少。

(二)定時定額要懂得賣出
因此,如果投資人以定時定額的方式來操作,一定要懂得賣出,獲利要實現才算是真的獲利。在賺取合理的年報酬率之後,就應該將手上的單位賣出。但對於投資人 而言,在漲時賣出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貪念是難以控制的,像近年來的新興市場基金,在今年五月中之前,一路不回頭的漲勢,讓人很難下手賣出。但我們不 妨回歸一句股市俗語:「漲時賣出,永遠不輸」。如果漲勢已經達到最初設定的滿足點了,那就足夠了。總強過十二點的鍾聲響起,公主變成灰姑娘來的好。

喬揚的一個朋友,就是循這樣的理念操作。她持續扣款某台股基金多年,因為扣款次數多,基金公司給予她免手續費申購的優惠。平時,她不大會關切基金現況,只 有在她需要用錢時才會去留意一下。只要有賺到她覺得滿意的報酬,她就賣出部份持股,換成現金花用。而且,她不間斷扣款,為了下次的賣出做準備。很簡單的做 法,但是她的操作績效卻相當良好。

(三)定時定額不是萬靈丹
那麼,究竟定時定額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市場較為適合? 這同樣又是在吃得好與睡得好之間的抉擇。單一產業性或新興國家基金,無疑是追求高報酬投資人的首選,但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即便以定時定額分散投入時點, 仍然有相當的風險。以富達新興市場基金為例,如果一個投資人在其相對高點的1994年初以定時定額投入,不間斷投資至2006年5月,共十三年四個月,其 定時定額報酬率繪圖及說明如下:

1994年1月至1998年9月的報酬率是-45%,年均報酬約-8.2%;如果持續扣款下去,到了另一個相對高點2000年3月,此時報酬率18%,年 均報酬約2.25%;如果持續扣款,在2001年10月,又逢一低點,此時報酬率-39%。接著,直至2003年11月才又再度出現正報酬率,最後,拜近 兩年新興市場狂熱之賜,至2006年5月的報酬率達127%。年算數平均年報酬率9.52%,幾何平均年報酬率6.35%。

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定時定額這個方法雖然有優點,但絕非投資人的萬靈丹。如同前述新興市場基金的例子,在一個市場高點進入,同樣會歷經長時間賠錢的苦 痛。以定時定額的方式進入,只是風險相較單筆進場來的小,但絕非穩賺不賠。投資人不要過度聽信基金業者的廣告,畢竟,廣告上所看到的必定是最美麗的範本, 唯有多看多聽多問,才不會瘦了自己,肥了基金業者。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7月4日 星期二

共同基金初探(二)

(三)基金業為什麼總是看多?

此外,不妨探究一下為什麼基金業者總是看多。首先,我們可以翻開其公開說明書,上面均有詳載相關費用,至於年度之詳細費用可以至投信投顧公會網站查詢。就 費用方面,可以區分為申購時的費用、申購後的費用及基金操作的相關費用。申購時的費用就是手續費,這是在申購金額需另外支付的一筆費用;申購後的費用指的 是經理費、保管費,經理費是投信操作基金所收取的服務費,保管費則是保管單位所收取的費用;基金操作的相關費用,指的是基金買賣有價證券時所需支付的證交 稅與證券交易手續費。
就手續費的部份,現今國內的股票型基金手續費的定價多在1.5%下上,但在銀行申購多半會有七折左右的折扣,如果是向投信直接購買,折扣更為優惠,約在五 折左右。而這筆手續費,如果是透過銀行購買,投信僅能收取到小部份,甚至無法收取到任何手續費。在現今投資人多半向銀行購買基金的情況下,基金業者能收取 的手續費並不高。
經理費則是投信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一般而言,國內的股票型基金每年度經理費約在1.4%上下(按照資產規模計算),投資人不須另外繳交此筆費用,而是 每月直接從基金淨資產扣除。而經理費是沒有折扣的,完全按照公開說明書所規定的收取。因此,從中不難得知,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基金規模的大小有多麼重要, 規模越大所能收取的經理費越高。這也是為什麼基金公司是永遠的死多頭,無所不用其極的叫人買進基金。說穿了,即便基金操作績效不佳,賠了投資人的大筆資 金,基金公司仍能每年坐收這1.4%的手續費。
就保管費方面,這筆費用並非基金公司收取,而是給保管單位(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年費用率約1.6?,同樣直接從基金淨資產內扣除。
最後,在證交稅和證券交易手續費方面,這也是值得投資人注意的。頻繁的交易只是增加操作成本,降低獲利。一個基金交易頻繁,意味著其投資前的決策不夠嚴 謹,否則哪需要急著賣出?而且,如果交易頻繁,付出大筆交易手續費,更讓人懷疑經理人是否亂下單創造經紀業績,再從券商拿退傭。

(四)報酬率遊戲
一般投資人最在意的就是報酬率,人人都想要買到一支高報酬的基金,投資人只能從該基金過往的表現來做為判斷未來的依據。因此,在報酬率方面做文章,是基金 公司最重要的一個行銷手法。國內現今有投信44家,總發行基金共504支,平均各家投發行11支基金,而規模最大的投信則有23支基金。幾乎每家投信都有 數支的國內股票基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跨國基金,這也意味著各家投信能用來做廣告的標的相當多,A基金近期表現不佳,可以主推B基金,B基金表現不佳可以改 推C基金。台股表現不佳,可以改推海外。反正旗下基金那麼多,只要持股不是太相近,總會有表現較佳的基金。再者,績效評量期間的選取也是一大學問。一年期 績效不佳,可以拿三年期來大作文章,三年期也表現不佳,可以拿五年期的。再不然,也可以挑萬點至今,或是成立至今,或是前波低點至今,要找一個值得大書特 書的點並不困難。另外,玩完單筆的績效,更可以看看定時定額的績效,A基金可能五年期績效普通,但如果是定時定額的五年期,或許又是不一樣的結果。又像這 波股災,股票型基金表現不佳時,可以強打所謂的「資產配置」,告訴投資人應當股債均衡,REITS也應該放進投資組合當中,總有辦法說服投資人來買自家產 品。

(五)經理人神話
台灣的金融市場當中常有造神的現象,買股票,喜歡跟著名嘴、大牌分析師走。買基金也是相同,明星經理人更引吸了大批的投資人跟隨。但是,國內的經理人更換 的速度相當驚人,以2005年計算,國內基金共有252支基金更換經理人,平均1.45天更換一位經理人。因此,一旦投資人為了明星經理人而購買基金,就 會面臨是否跟經理人同進退的問題。但是,經理人跟基金績效是否有顯著的相關性?明星經理人的魔棒是否能持續?這才是投資人應該深入探究的。投信投顧公會曾 針對歷年來的金鑽獎得主在得獎時與離開後所操作的基金績效做了解,卻無法發現當中有所關聯。此外,得獎經理人其績效表現也不穩定,今年的冠軍經理人,明年 落到後段班的情形更是屢見不鮮。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2006年7月2日 星期日

共同基金初探(一)

接觸共同基金大概有六年的時間,當中花了不少的學費在上頭,因而有了一些和報章雜誌不同的觀點。以下的文章,並不是反對共同基金,而是針對一些較少被提及的問題做探討。

(一)盡信媒體不如無媒體
在這個行銷至上的時代,不管是在何種媒體上,都能看到各家投信、投顧所做的廣告,置入性行銷更是屢見不鮮,以新聞稿的型式包裝廣告,讓一般大眾誤食了許多錯誤的觀念。以下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新興市場 南非閃金光」(2006/6/28 經濟日報
) 該篇新聞當中,引用了摩根富林明投信及德盛安聯投顧的觀點,陳述南非的經濟看好,且在這波的全球新興市場大跌中相對抗跌,加上南非的礦產題材,受惠於原物 料行情,未來前景並不看淡…。這篇新聞,算是較為含蓄的一篇廣告,文章的宗旨在於編織美夢。畢竟,其最終的目的是幫助投信賣基金給投資人。為什麼媒體願做 基金業者的宣傳工具?站在新聞記者的立場,這樣的新聞相當容易寫,只需要引用,不需要多做探究;再者,和投信投顧打好關係,對於日後資訊的取得能有所幫 助;更有甚者,和不肖投信合作,瞭解最近投信準備要拉抬的個股,動手搶進以賺取超額報酬。站在媒體的立場,投信投顧是他們的廣告主之一,當然不能得罪。因 此,在這樣的利益交換之下,媒體充斥著這樣的「廣告」,也就屢見不鮮。
因此,對於媒體上的報導,喬揚認為要抱持懷疑的態度檢視,特別是這一類勸進的報導。拿這兩年來講,新興市場股票氣氛熱絡,股市屢創新高, 不知有多少投資人前仆後繼的投入。而國內的新興市場熱潮,大概引爆在某週刊以金磚四國為題材大加宣傳之際,其後,各報章、電子媒體更是大加吹捧。投資人在 這樣熱絡的氣氛當中,紛紛進場買進,就為了圖那驚人的報酬,但卻忘了背後的風險。就在五月中,全球股市大回檔,MSCI全球指數跌幅近13%,新興市場跌 幅更是驚人,以MSCI新興指數來看由880點大跌至670點,跌幅約24%,將年初至五月中的漲幅全部回吐。而在先前,媒體卻是一面的看多,少有空方言 論,直至大跌時,才又隨勢報導。這樣的追漲殺跌的報導,一再地讓投資人套在高點或是大賠出場。

(二)投資理財要趁早?
另外,不論是所有的報章、雜誌甚至是教科書,都宣揚投資理財要即早開始的觀念。這樣的說法,主要的理由在於即早開始能讓投資在複利的作用 下,讓小錢滾成大錢。但是,喬揚要說的是,千萬不要神話複利的威力,特別是許多的宣傳都是拿偏高的複利報酬率做為試算依據。例如:只要每個月投資三千塊, 在15%的複利之下,30年後的資產淨值即可達2077萬,多麼美麗的遠景,無怪乎基金業者能吸納大筆的資金。喬揚質疑的是,未來會再這麼走下去嗎?歷史 資料畢竟是歷史,過去有這樣的報酬率,不代表未來也會持續。以台灣市場而言,證卷集中市場自民國五十五年開始交易,當時的股價指數100,人均GDP僅 237美元。到了民國九十四年底,股價指數6548.34,人均GDP達15271美元。四十年當中,股價指數成長65.5倍,人均GDP成長64.4 倍。台灣的人均GDP是否有可能在四十年後再成長65倍?用這段經濟飛速成長的期間做為計算報酬率的基礎來預測未來,會不會有失偏頗?

喬揚並不反對長期投資,但喬揚認為必須瞭解長期投資的本質。長期投資絕對不是「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買點絕對是需要加以考量的,在 一個相對的高點進場,還沒賺到錢,卻必須要承受賠錢的苦痛。雖說多數的股市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都能回到先前的高點。但是,所謂的「一段時間」到底有多 長?投資人到底能否承受這長時間賠錢的痛苦? 又投資人如果需要用到這筆資金時該如何?拿日本來說,1989之前的十七年中,累計漲幅十九倍,在1989年底,創下38957.44的歷史高點,之後便 急轉直下,在2003年四月,甚至跌至7600點。十六年過去了,雖然在這兩年來,日本股市漲勢凌厲,但這波高點17500,距離歷史高點也還有 20000點的差距。

即早開始投資理財沒有錯,但急就章地把資金全數投入,絕對不是個好選擇,特別是在市場氣氛正熱絡之際。要長期投資可以,但要先確定已經做 好準備,準備不只是心裡上的準備,銀彈上的準備更是少不了。即便機會再怎麼好,也不應將身全家押了下去,當留一些銀彈以順勢操作。

---------------------------------我 是 簽 名 檔------------------------------
喬揚的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user-103255.htm
喬揚的twitter:http://twitter.com/griffeyc
--------------------------------------------------------
----------------------

2006年2月11日 星期六

股市投資有感

接觸股市至今也有五年多了,在當中的浮沉有了些心得。日前在一門課程的作業中,做了些點小小的整理,以下文章由該篇作業中節錄整理,僅供大家參考。
但醜話說在前頭,喬揚僅就善良心得撰寫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各位之投資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


 接觸股市至今也有五年多了,在當中的浮沉有了些心得。日前在一門課程的作業中,做了些點小小的整理,以下文章由該篇作業中節錄整理,僅供大家參考。
但醜話說在前頭,喬揚僅就善良心得撰寫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各位之投資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

股市既是天堂也是地獄

           台灣自民國八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開始日趨活絡,而股票市場更是當中最為熱絡的。然而,台股無疑符合二○/八○法則,股市的贏家總是主力、大股東、法人與外資,散戶投資人常只能任由他人起舞,最後落入「養套殺」的陷井當中,受人無情宰割。獲得財務自由,對於散戶投資而言,常只是黃粱一夢。

        一般教科書中,無不強調基本分析的重要性,告誡投資人買股票應當以基本面為依歸。是的,股票所著重的是企業的本質-經營績效,而基本分析就是在於了解一個企業的經營良窳。但可惜的是股市不盡然反映企業基本面,各式的消息與人為的操作,常讓股票的短線走勢和基本面背道而馳。即便基本面分析的如何精確,也難保能在股市中勝出;另外,購買股票買的是企業的未來。然而,預測未來則是人類所難以做到的,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讓一個人說謊的最好方式,就是叫他預測未來」。例如:美國電信公司世界通訊(WorldCom)的股票曾紅極一時,即便在爆發財報不實醜聞前,仍有許多分析師持續叫進。受過專業訓練的分析師也有大栽跟斗的時候,一般投資人除了努力做功課外,也只能自求多福。

 股市是場心理遊戲

        經濟學泰斗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說過:「預測經濟基本面的長期趨勢很難,預測群眾心理可能比較容易」。這句話說明了解群眾行為的重要性,而財務行為的心理研究,在近年來更是逐漸受到重視。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 Kahneman與V. L. Smith,即因其行為財務學的相關研究而獲獎。

        我認為就台灣股市而言,上述財務行為學的心理層面分析,絕對是投資人不可或缺的。台股參與者以散戶投資人為重,散戶佔大盤成交量的七成左右,股市的起伏受散戶影響的程度不難得知。台灣散戶的特性是跟隨大盤起舞,在行情上升時進場追高,在行情下跌時殺低,就是如此追漲殺跌的個性,瘦了散戶,肥了法人。也因此,掌握群眾個性,了解散戶投資人的操作心態,在股市就能增添相當的勝算。

如何戰勝人性?

        一般散戶投資人在上漲的行情當中,通常可以分為幾個心理階段。在股市起剛起漲時,投資人往往會猶疑,不敢買進股票。因為初升段前的下跌與低檔整理,讓投資人大受傷害,一時之間,投資人深怕重蹈覆轍,不敢貿然進場,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盤起漲;接著,當大盤越漲越高,散戶投資人再也按捺不住少賺的痛苦,於是進場追高,在散戶螞蟻雄兵的力量推動之下,大盤持續上漲,此時散戶投資人嘗了甜頭,忘了昔日的苦頭,繼續加碼買進,期望能賺到更多。最後,買氣有時而窮,當散戶的推升再也擋不住獲利出場的壓力,股市便悄悄地在眾人的一片看好下跌。此時,後知後覺得散戶還一廂情願的認為這又是上漲階段中的另一個回檔整理,再度加碼,最後便落入了賠錢的陷井,開始將先前的獲利吐回,更有甚者,落得個血本無歸。

          買股票,需要勇氣和衝動,在眾人膽怯的時候進場。賣股票需要的是豁達,過度貪婪只會錯過了下車的站牌,從贏家變為輸家。然而,到底該在什麼時候買股票?量能是一個相當好的參考指標,因為股市的上漲是由眾人的金錢所堆積而成,沒有資金就沒有動能,即便上漲,漲勢也不會持久。而就台股而言,曾有人提過「十分之一定律」,只要單日成交值萎縮至頭部量的十分之一時,就是大盤的底部區,此時進場風險極低,但是上漲空間卻是相當寬闊。近年來台股的頭部成交量約在 2500億元,底部量經常在250億上下,在這個時候進場,只要能夠耐得住寂寞,假以時日常能有豐厚的報酬。雖然近年台股出現十分之一量能的機率大減,但投資人仍可以參考其背後的精神--「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在獲悉了大盤的底部訊號,準備進場之後,另一個課題則是買進哪支股票。此時,基本分析就能派上用場,產業的景氣,企業的營運狀況都是觀察的重點,但倘若投資人沒有判斷的能力,買進台灣的傳產與電子龍頭-台塑與台積電,也不失為一個簡易的做法,或以共同基金或是ETF(如台灣50,股市代碼:0050)做為切入。

        至於進出的方式,即便是在下檔風險有限的狀況下,一次投入全部的資金也是相當地不智的舉動。投資人應當分批進出,例如:機器式的進出法。將可運用資金分為三等份,第一次先投入三分之一,若股市達到預設的漲幅,再加碼三分之一,又再到達一定的漲幅,再加碼最後的三分之一。另外,除了定點加碼之外,也必須預先設立停損點,若在進場或加碼之後,股票不漲反跌,必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斷然停損出場或將獲利落袋為安,亦即留得青山再,不怕沒柴燒。

      對於一般投資人,買股票不難,只需要一點誘因和衝動,很容易就下單買入;然而,真正困難的則是賣出持股,上漲時要賣出持股困難,下跌時要賣出也同樣困難。上漲時,看著股價一路爬升,紙上富貴隨著水漲船高,人性中的貪念隨之增強,賣出談何容易。但是股價再怎麼漲升,終究有頂點,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是那個在頂點賣出的人,但又有幾人能夠?一位股市作手說過:「我賣掉了正在上漲的股票,這是我能保住財富的理由之一。」,這句話頗值得大家參考;下跌時,手中的股票越來越薄,然而如同Prospect Theory所云,股票下跌的負效用呈遞減狀態,投資人反而容易死抱著股票不放,期望有著解套的一天,卻常住進「總統套房」。

    「在股市絕望時進場,在股市充滿希望時出場」,這句話是股市中少數亙古不變的真理,卻是知易行難。即便是身經百戰的猛將也常在最後倒栽跟頭,不妨看看昔日的股市四大天王今何在?逃的逃,倒的倒。要能打敗市場,打敗人性,端視投資人能否「捨得」而已。

《延伸閱讀》
一、王學呈-股市爸爸:八八六十四股市生存法則